《宇宙简史》读后感900字
这书可以看做是霍金同名书的参考书。前者则可以作为教材。
两本书的差异很明显,霍金的简洁、优美、思路清晰,而且历史线拉得很长;这本书知识点更多,作者想的很清楚,但是似乎并不打算讲通俗,该类比该举例的地方直接来个专有名词,扫兴。作为补充材料则是极好的,比如它告诉我们霍金也会犯错误,如黑洞理论。
理科的东西,想清楚就能讲清楚,至于说得通俗有趣,只是讲法的问题。
所以很多看似高深的问题,也可以有简单的回答,类似于某种初级版本或者儿童版本。
1.一定有大爆炸吗?
如果广义相对论适用于量子层面,一定有。从量子理论出发,则黑洞和奇点都不存在。
2.大爆炸之前是什么?
一个时空错乱的宇宙,生命和意识都没法形成。
3.我们能回到过去吗?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能。物理规律具有对称性,组成生命的物质可以穿越时空,只不过是结构被破坏了而已。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不能。你见过逆时间生长的生物吗?
4.有终极理论吗?
有,但不是一个,而是一组。每个理论有自身的约束条件,在不同范畴需要用不同的理论。不存在在所有条件下都成立的单一理论。
5.为什么终极理论一定是一组而不是一个呢?
因为理论本身只是一种模拟或者估计,要把所有参数都考虑进去的话就太繁琐了。人脑的工作记忆有限,决定了人对简洁的理论有种天然的喜好。简洁的理论必然有所侧重有所舍弃,所以没法概括所有情况。
6.为什么人能够认识宇宙?
因为人能够通过理论和模型来模拟和预测,通过不断修改模型能够获得对宇宙的更准确的估计。
7.这种认识有多可靠?
但凡能看到的能验证的都能被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
8.人的认识有极限吗?
有生理、语言和逻辑上的极限。但是都能被改进。
9.有终极的价值观吗?
环境影响行为和思想,没有永恒的宇宙,也就没有永恒的价值观。但是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最合适的价值观,就像有特定条件下的有效理论。
最后分享书中的两句话,实在很喜欢。
科学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许多仅存在于理论中的事物,最后通过研究和探索,出现在人们眼前。
对科学进行假设,能够让我们摆脱现有的知识的束缚,用怀疑的精神进行自我否定的不断探索,这样才能使人类对自身和宇宙的了解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