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行为(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读后感800字
粗读第一遍,说实话因为近期状态不太好,经常要睡着了。Behavioral Economics的发展过程和诸多行为观点及其例证使人非常受益。
1.写作风格:作品的强叙述性和反常规使读者更易进入。文中大量的美式幽默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写作、翻译和阅读理解都有一定挑战。尤其对于大洋彼岸文化差异的中国人。
2.流传背景:诺奖得主的作品理应受到追捧。另一方面行为经济学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阶段。经济学从人类探索未知理论到反思自身的过程,我愿相信是进化革命中的一小环。
3.中国科研:国内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和发展是事实,整体差距仍不小也是事实。中国的研究生在做什么?教授在做什么?中国人骨子里的现世主义和强生存本能将社会评判强制扭曲成从功利和实用角度出发,导致科研人员无法接受到来自外部的非物质激励,而这才是高级社会的属性。
包括博弈理论在内的经济学理论和其他领域的研究都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个体利益及选择与群体利益相矛盾。而最优化、最稳定的结果往往是从群体利益角度出发的。长远来看,一个人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人类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数辈人的不断贡献,才能量变引起质变。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仍无法达到的高点,如果是变成有计划的分段式目标,瞄准为后代提供支持与土壤,相信联合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我愿意相信这才是上帝安排繁衍的初衷。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正在派生大众“盲目”生育,但精英阶级独善其身的趋势。虽然精英阶层掌握了最优质的资源,但其毕竟为少数,而且承担了绝大部分社会进步的重任。人类智能资源被严重拉扯,发展速度难以优化。
上帝和他的儿女是仁慈的,我们不希望出现丹布朗的《地狱》。正因如此,我们更应牢记一份使命,尽早抛掉极端享乐主义和自私短视,自我驱动,为后人培育土壤,在终将到来的那天之前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