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联弹》读后感1400字
这本书两人写的散文集,当然其中也有一点点法律评论,也亏章诒和能想得出来,从头到尾看下来,感觉还可以。写这本书的起因是北大贺卫方教授去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可能章诒和觉得这也是对贺卫方的一种安慰,说句老实话,章诒和的文笔功力比贺卫方强多了,女性作家的感性远大于一个男性法学家的理性,可是章诒和还是比较谦虚,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贺卫方的后面,可能是她认为自己的名气不如老贺,幽默调侃不如老贺吧。
说起贺卫方此人,近20年来真的是不得了。在学界,他被视为司法改革坚定的鼓吹者;在实务界和舆论界,他被看作宪政、民主、法治思想的布道者;当然在另一些人眼中,他是一个“有些异端色彩”的多事者。他不断言说的一些思想渐渐演变为现实。他抨击“复转军人进法院”,几年后的统一司法考试给了他积极的回应;他曾建议司法人员脱掉专政色彩的制服,后来法官果然穿上了法袍;他曾率领数十名专家学者和律师上书全国人大立即废止收容遣送和劳动教养制度,后来收容遣送和劳动教养相继被废止了;出于对研究生录取方式的不满,他拒绝招收研究生,结果在引来更多是是非非的同时,推动了研究生录取机制的完善。
作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著名法学家,去新疆支教,这里面的确有一个故事。2008年北大法学院本科生的毕业典礼上,老贺也爆料自己将离开工作了十三年的北大,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任职院长,但就在从北大辞职后,在即将赴浙大任职时,遭到了来自浙江省的干预,贺卫方不得担任浙大光华法学院院长,结果笑话出来了,老贺被浙大打脸了,回北大也不可能了,也没有哪个高校敢收留他,这下他只有失业了。赋闲三个半月后,贺卫方最终找到了工作,回到了他曾供职13年并被他义无反顾“别离”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到底是北大,也只有北大有这样的气魄,北大还能收留他,只不过有个前提就是老贺必须去新疆石河子大学去支教,这可能就是一个教训。只是与数月前喧嚣的“告别”不同,这一次,贺卫方选择了低调。作为中国法学界泰山北斗式的知名人物,贺卫方的一举一动总会引得媒体关心,而屡屡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司法改革及诸多社会事件提出严肃批评的硬朗风格,更使得贺卫方在民间及学生中间拥有极高的美誉度,而在官方语境里,贺卫方的离经叛道已被划归“异端”之流。比如他主张“人民法院”不像医院,应该把“人民”二字去掉;他鼓吹西方法治制度,崇拜西方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他批判共青团组织,强烈要求中央取缔共青团。等等。毋庸讳言,该次调动的最终流产,似乎与贺卫方的诸多政治主张及学术观点直接相关。贺卫方在北大与浙大间的尴尬两难,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我觉得在当前讲究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和理想信念必须要增强,尤其是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非常重要,老师的思想教育和灌输必须要正确,这也是为什么中央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贺卫方虽然是法学家,但他还是一名中共党员,他的立场要求他不能这样不顾后果、不讲政治的讲话,否则会影响了学生了思想,后果不敢设想。近几年,老贺的博客关了,发表文章少了,过激言论也少了,或许他接受教训了,还有人质疑他的政治立场是否变了,我认为他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市场了,没有哪个人或哪个高校会给他这样的市场,他也不能重蹈毕福剑的覆辙,希望老贺在法学研究和司法改革上多走正道,多切合国内的实际,不要过分崇拜西方的东西,文化还是应该要自信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