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读后感2200字
《五百种犯罪生涯》书里写了一个名叫“棘手约翰”的男孩,他检讨自己的犯罪生涯时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成这个样子。一直到十五六岁,我都是一个乖孩子。我喜欢运动,也喜欢从图书馆借书看,生活井井有条。后来,我父母逼迫我退学,让我去工作,每周只给我50美分的零用钱,其余的都被父母拿走了。”
他其实是在控诉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能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就能真正知道他犯罪的原因了。现在,我们只能断定:他与父母的关系不和谐。
“我工作了将近一年后,开始有了一个女朋友,她是个很爱玩的女孩。”
我们发现很多罪犯都是把感情寄托在一个喜爱他的女子身上。让人头疼的是,他女友很爱享受生活,可是他每周只有50美分的钱可以用。这将对他合作能力形成巨大的考验。我们不认为钱是维持爱情的唯一因素,并且他应该清楚世界上还有很多女孩子。如果我遇到他当时的状况,我就会直接指出“这个女孩不适合你,她是一个过于贪图享受的女孩”。然而,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在当代,一个礼拜50美分根本不可能玩得好。我老爸又不肯多给我钱,我感觉很难过,也很痛苦,总想着怎样才能多赚一点钱。”
按照常识,我们会告诉他:“你得更加努力工作,多赚一些钱。”但是他却想着不劳而获,因为他想通过哄女朋友玩让自己也快乐,他才不管其他的呢。
“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见一个陌生人,很快我就和他混熟了。”
遇见陌生人也是对他的一次考验。有正常合作意识的人是不会被轻易引诱的,但是他已经有了邪念,就容易被人带坏了。
“这个陌生人是‘老大’,是一个老道的贼,聪明机灵,对偷盗很有一套。和他一起行动的时候,每次都很顺利。所以我就开始跟着他了。”
他的父母有一栋房子,父亲是工厂里的一个领班,周末他们才能有空全家团聚。他们家里有三个小孩,除他之外,其他人从来没有过任何犯罪的记录。我很好奇那些坚信遗传决定论的科学家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这个男孩还承认自己在15岁时就开始与异性发生性关系了。有人一定会说他是一个好色之徒,但其实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让自己快乐,他对别人并没有兴趣。他是为了让自己在这方面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崇拜。
在他16岁时,由于他和同伴偷盗民宅而被捕了。我们发现他在其他方面也证实了我们所说的观点。他希望自己是受人崇拜、被人追捧的人,为了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她不惜给她们买单。他戴着一顶大盖帽,领部系着一条红色的大手帕,腰间还插着一把枪。简直就像一个西部的绑匪一样。他是一个自负的人,想表现得像个英雄一样,但又没有真的本事。对于警察指控他的各种罪名,他全部都承认了,还扬言“还有更多的呢”,他对法律权利完全没有顾忌。
“我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活下去的意义,所谓的正常生活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对于此除了蔑视别无其他。”
这些思想都是一种潜意识,他对此没有了解,根本不知道这些连贯起来意味着什么。他认为生活充满了负担,但是他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如此泄气。
“我学会了不信任他人,大家都说贼不互偷,这其实是错的。我之前有一个同伴,我对他极好,但是他却反过来害我。”
“如果我有了足够的钱,我一定会像其他人一样踏实生活。我想说,如果我有足够的钱可以用,我就不需要工作了,我讨厌工作,以后我也绝不会工作。”
他这些话想表达的是:“让我走上犯罪道路的是精神压抑,我压抑着自己的欲望,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我每次犯罪都不是预谋的,是我恰好开车到某个地方,那里有东西会引诱我,我就控制不住欲望,就把它偷走了。”
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英雄,根本不承认这是一种懦夫的表现。
“我第一次被警察抓到时,我身上带着价值14000元的珠宝,正打算把这些卖掉换成钱,然后去见女朋友。”这种人通过给女孩花钱,轻易赢取满足感,他们都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胜利。
“监狱里设有各类学习班,我要尽可能去多听课,但不是为了改过自新,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厉害的人,提升作案技能!”
这表示他对人类极度仇恨。不仅如此,他根本不想继续生存了。他说:“如果我有自己的孩子的话,我一定会杀死他,因为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那么该怎样感化这样的人?除了让他重建和别人的合作关系外,别无他法。我们要让他明白他的想法错在了哪里。我们需要追溯他童年时代的经历,找到他最早产生对人生的误解的事情,以便帮助他纠正想法。在这个案例中,我对他的事知道得不太多,所以只能靠自己来推测。他应该是家中的长子,起初他受尽宠爱,后来其他孩子出生了,他的地位也随之失去。如果我的推测是对的,我就会发现:像这样的小事都可能阻碍他发展出与人合作的能力。
约翰说,他在被送进监狱后,受尽虐待,出去后充满了对社会的仇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监狱中的暴行可能被犯人看成是一种对强韧性的挑战,不断地被教导重新做人,也被他们当成是一种挑战。他们想当英雄,很乐于接受这些挑战。他们认为自己正在和全世界作对,他们要让自己抗争到底。如果一个人开始和全世界对抗,那么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比挑战更能刺激到他的了。
在问题儿童的教育上,让他们接受挑战也是最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强者,常常会想:“我们要看谁更厉害,看谁能撑的时间最长。”他们和罪犯的心理类似。但是如果他们足够明智的话,是可以逃离法律的制裁的。在监狱里,如果对罪犯提出各种挑战,显然是极为错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