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2700字
洪应明:《菜根谭》
中国古代有一类常见书,名曰“蒙学”。蒙者,启蒙也。启蒙包括两方面,一是启蒙文字,通过这些书识文断字;二是启蒙观念,通过这些书认识一些社会生活必要的通俗观念。《菜根谭》就是一本蒙学书籍中的经典读本。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
我们旧时是农业时代,农耕文明。农业立国,对于文化要求与今日的工业商业立国,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工业商业都鼓励人口流动,工业是通过人口流动传播技术,普及技术;商业是通过人口流动交换商品,带动经济。而农业就恰恰相反,农业要求人口尽可能不要流动,最好终其一生固定在一个村庄一个集镇,这样才有利于统治,有利于生产和耕作土地,创造收成。
仅仅这一点区别,就已经构成了传统文化中不可避免的落后保守部分。落后的主要是生产技术,是相对于普通老百姓,相对于生产力而言,这是农业立国这个本质决定的;保守的主要是文化观念,是相对于统治阶层而言,统治群体上到皇帝士大夫,下到普通乡绅士人,这是农耕文明需要稳定才能延续这个前提决定的。
这样,我们就大抵获得了一个继承传统文化的基本视角:批判的继承。
批判什么?继承什么?
批判落后的生产观念,保守的文化理念。筛除了落后保守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可以继承的契合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文化。当然,这些所谓可供继承的文化,也不一定就是先进的,只是以目前时代的发展而言,尚属有效的。以未来眼光看,别说古人的东西,就是我们目前炙手可热的自以为是的“真理”,可能也是必须被我们子孙剔除的糟粕。
《菜根谭》中,值得继承发展,具有积极实践价值的大约占其内容的绝大半,其余小半,则是需要批判剔除的对象。
以下摘录其中数则,作为批判继承的例子,聊供一窥:
例1:“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民物立命,为天地立心矣。”
所谓“不忍”,即今之所谓的怜悯心同情心,是一种人性精神,人道理念。对于一虫一蚁,一缕一丝的爱护,则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至于“不为的气节”,则主要是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原则。“勿容贪冒”,“为民物立命”,这些都是极好的人生立志前提。人生于世,没有一点气节追求,一点原则风范的人,是谈不上立业建功的。
例2: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此段是我们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其苛刻的要求和易于使人陷入道学的虚伪。一是容易使人泄气,因为做到不易,只要“一念错”,就不能“万善全”了,再进一步,就不能“一生无愧”。试问,我们就活这一生,就有上一愧两愧三愧那又如何?那么追求完美可能达到吗?人生孰能无憾?作者就真的一生一无所愧一无所憾吗?这种理想主义的废话,实在是无聊得可以。二是如果一个人一生照此生活,也就成了一段道学木头。事事遵照三纲五常,各种规范点滴不逾。成了真道学是木头,没有一点生趣,于人于己无害固也无益,傻子而已。假道学则未免可悲,盖必然堕入虚伪的境地。是今日所谓人设崩塌,早晚事耳。
对于传统文化中这一类站着说话不腰疼,大话欺天诳话欺人的地方,我们务必在意。凡一种要求,没有实践的价值,不能落地,只能飘在空中供人仰视,高级点是宗教行为,成神成仙上天堂。低级点,就是娱乐笑料,聊供哂笑耳。再则,就是幻想的文学故事。可惜道学要求不是文学故事,它就是要求你要去做的。对于假道学,我们务须防范之。
例3:“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所谓圆融之人,大抵就是情商比较高的人。君子不谈寿运,“养性”自然就有好寿运。所谓“养性”,就是养德性。从实践层面而言,行为利人利己而无害,就是德性好的体现。反之,误人害己,居心叵测,就是德性不好的体现。“不言天”,就是不谈天意,尽自己人事,自然就能回转天意。
例4:“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以今日视角来看,这段我们就要反过来才行了。你有什么心事,是你自己的事,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别到处嚷嚷,吵扰别人。但是如果你有什么才华,你不要掩藏掩饰,而应该找到合适的时机去表现,去发光发热,成就自己,福利他人。
在此我们更进一步,追问下古人为什么要求有才华的人要擅长掩藏不要表现?原因很简单,没有发展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古代为有才华的人提供的出路只有一条,考取功名从政。每年能录取的人数区区百十名,而天下有才华的人几万几十万。各类有才华的人们都聚集起来,想要发展发挥,统治者就吃不消了,所以鼓励隐姓埋名,忘记自己的才能本事。
例5:“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学道,方为心地上功夫。”
自己并不富裕,但是还能在必要的时候接济一下别人,能雪中送炭,这样一个天性善良人必然能够有好的福报。在喧哗热闹的地方还能静心下来,读点书,学习进步,这是真正有心向上的体现。
例6:“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这个对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尤其重要,细节不要遗漏,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不要搞小动作不要做手脚,不要欺负人不知道,低潮困境的时候不要悲观消极懈怠,才是真正的豪杰气度。
例7:“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
艰难困境,逆境低潮,都是锻炼豪杰的火炉砧锤。能够接受这种艰难困苦的锻炼,则身心都会获得大的进步,成就人生事业。如果不愿意接受不愿意面对,那就身心都很痛苦,对于人生事业也无所助益。
例8:“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这就是丘吉尔演讲所谓的“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的精神,亦即是曾国藩所谓之“屡败屡战”的态度。人生苟能立志,苟能坚持不懈,发奋图强,则何事不可为。
例9:“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是一段美学议论,好文章没有什么神奇的,无非就是让人觉得刚刚好,内容文字不多不少,刚刚好。内涵意思不多不少,刚刚好。好的人品做到极处,也没有什么神妙的,无非做人做事刚刚好,不过分不过度,从容自然,本质本真。
余例如:“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又如:“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纵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隐,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再如:“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以上亦都是极善的佳句,极好的观念。后世如曾国藩辈人杰,其家书日记中,多见其受益于此书之处。
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