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百合》读后感1500字
读《幽谷百合》
问世间情为何物,似乎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我在这部著作里找到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一见倾心。《幽谷百合》有别于巴尔扎克其他的作品,所以读来不免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小说还能写得如此浪漫动人,以至于让我摆脱了认为巴尔扎克只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初步印象。尤其在叙说着费利克斯和莫尔索夫人在葫芦钟堡的点点滴滴时,那种种令人陶醉的爱情表达显得如此纯粹,总免不了让我幻想着他们在一起的各种温馨画面。
爱情似乎永远是女人一份不定时的毒药。在没有心仪的对象时,她可以安之若素的度过每一天;可一旦那个所谓的真命天子出现时,她就再也不能淡然如往常了。莫尔索夫人的病逝让我想起了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两个女主角同样是为了爱情而生死相许,可我说不出谁更幸运一些。似乎她们俩没有可比之处,安娜远离家庭跟渥伦斯基走到了一起,而亨利埃特保持忠贞跟费利克斯达到了心灵上的融合。谁也评判不了她们的对错,一切只因爱情的力量无孔不入,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份说不出口的感情只能潜藏在黑暗中爆发。
青春年少时的爱情总是勇敢而美好的,也正是借助这股胆量,才促就了费利克斯见莫尔索夫人第一面就有了如此“粗鲁”的举止,甚至把这份衷心一直延续下去。而阿拉贝尔的出现则是一个必然的意外,当他在这两份感情中挣扎时,往往是亨利埃特占上风的,只是他沉迷于身体本能上的欢愉罢了。其实,男人的想法是永不止于柏拉图式的爱情,他们会希望得到肉体跟精神上的双相融合,而费利克斯在此基础上算是挺尊重莫尔索夫人的,只是他不该让这两个女人会面,这样只会把自己推入万丈深渊。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也落不到什么好下场,好在费利克斯告诉了我们——所谓的爱情还是得专一。
至于莫尔索夫人,我觉得既伟大又渺小。她的伟大在于一直坚守着家庭,不抛弃那有暴躁症的丈夫,一直爱护着体弱多病的一对儿女,虽然她也曾思考过贞德,但她终究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而她的渺小在于不敢表露自己的心声,对费利克斯的爱一直以母亲的身份回应,却又嫉妒阿拉贝尔肯对他做出的牺牲,以至于在自怨自艾的生活中郁郁寡欢。当然,这样的对立是矛盾的,全部的缘由只因为对他的爱,而这份爱情力量的指导,我们在她写给费利克斯的信中也是可以深刻体会到的。是她,指引他如何更好的融入上流社会;是她,指引他如何更好的成就伟大事业;更是她,指引他如何与周边人更好的相处…….这个充满智慧的女人,竭尽其所能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并把这一切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了她心爱的人。其实,多读几遍她第一次写给他的那封信,相信你在长大成人的道路上也会有所收获。
两个童年同样不幸的人,更容易因为感同身受而走到一起,翻阅这部小说,不免还是会有遗憾。所有的美好只存留于那些不经意的平淡日子里,只能供日后再来回味,却是再也无法重现的。回想起他们俩在一起的心灵相通,我多么希望忧郁的莫瑟夫伯爵能早日离开人世,让他俩幸福的守候住葫芦钟堡的欢声笑语。显然这是不人道的想法,可我依旧觉得这幽谷中的百合花虽开得灿烂,却过于早谢了……
附:《苏城舞会》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首先爱米莉败在性格上的高傲,其次爱米莉败给了世俗的成见,最后败给了对爱情的不坚定。爱米莉一直坚守自己的爱情准则,在最开始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可当她不屑于龙格维尔的身份时,却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弃,虽然她也会心痛,但并不值得我们去同情。要知道在茫茫人海能找到一个有感觉对的上眼的人多么不容易,可她却仅因为一个贵族的身份就擦肩而过了,所谓的可惜我只能归咎于她自己的选择。
翻阅过这部小说,希望我们在爱情的道路上,都能遇到那个对的人并一起幸福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