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关系的秘密》读后感1700字
没有完美更无关秘密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提问“完美的爱情是什么样的?”。高票回答,“所谓完美的爱情是可以允许不完美的存在。”
这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爱情,又何来完美的秘密?不懂什么是爱的人怎么可能会遇到真爱呢?就算错过也是后知后觉。自己不是对的人怎么可能会遇到对的人呢?所谓完美的爱情必然是两个心智健康、思想成熟的个体,所产生的从激情之爱(多巴胺)到陪伴之爱(催产素)的漫长过程。彼此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情商、智慧、沟通技巧、包容心、换位思考能力、自我控制情绪力、化解矛盾的方法。而不是用“不合适”和“分手”这种简单粗暴的结论来逃避痛苦和心智成长。否则浪漫只不过是让人眩晕又短命的过眼烟云。
浪漫主义天天鼓吹爱情的神圣伟大。纵观人类发展史,婚姻和浪漫爱情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既想要得到爱情也想要走入现实的婚姻,在这个充满物质化的世界显得更加艰难困苦。于是这类教人恋爱择偶的方法(套路)越来越多。
杨的这套理论比较世俗接地气,貌似符合市场价值。可以让男男女女能从自身价值的角度很快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主要用于解决从恋爱过渡到婚姻的难题。但某些观点我并不赞同。物化人的味道太重,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生物,具有唯一性,并不是市场上售卖的商品。
试问按要求找到了和自身匹配的人,就一定会幸福吗?可是我明明喜欢另一个,虽然他mv不高,或者其他方面并不符合市场价值,但他有特别让我心动的地方。那我该怎么做?是按照他的理论将就?还是放弃?还是选择更好的?
为什么如今这类所谓的泡妞技巧、恋爱技巧如此吃香盛行。我想,大概是源自于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些东西,自私、功利、脆弱、自卑、胆小、虚伪、贪婪……我们假装视而不见。谈个恋爱,怕浪费时间、精力、金钱、感情。怕吃亏,怕被骗,怕被短择。怕前、怕后、怕左、怕右。想要被信任,却不愿意相信他人。不敢爱,不敢恨。赌不起、输不起。充满怀疑、不愿主动,又总想考验别人。想天上掉下个良人,想一步到位,异想天开。
在爱情里,男人最想要的奖赏是性,女人觉得付出性就是吃了大亏。一边说爱对方,一边又怕被骗了身体,不愿意给对方想要的,又想从对方身上索取。最后用自我牺牲的心态献出身体,又担心对方得到后不珍惜。如果一个女人的最大价值是性,她是可悲的。如果一个女人只能用性去留住对方,这段感情是脆弱无力的。如果性可以让你看到真实的对方和你们真实的关系,又未必是坏事呢?
择偶路上遇到高mv伴侣,怕错过了潜力股,忍不住控制、索取、隐忍、纠缠。想要当女王,选择了低mv伴侣,想要被对方捧着,又怕自己太屈就。反复考虑,反复试探,权衡利弊,他的mv是不是跟我匹配?他是不是值得我付出?他mv高,选择我是不是别有所图?我要怎么诱惑他先付出,我才不吃亏?
以上种种问题,大概是情感咨询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方法和技巧更像是心理战术。当你把你爱的人当成了敌人和对手,而你只是想去套路他,得到他。那已经违背了恋爱的初衷。因为你把自己放到了对方的对立面,你和他并不是一体的。你的爱只是占有欲,对方只是被用于满足你对爱情和婚姻的工具而已。
爱不是一种付出的能力么?即使最后没有修成正果,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极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正是爱的核心所在么?
我常鼓励周围的单身们恋爱。因为恋爱会让一个人成长的更快。去恋爱吧,去建立亲密关系。在这面关系的镜子中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浪漫的迷雾褪去后,看到真实的对方,也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人都自有的不完美,看到性格中的缺陷,看到人性中的懦弱、贪婪、喜新厌旧,接受一切都是都是常态。接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过程。
爱情本是很稀有的东西,大部分人都得不到。世人都说爱情苦,你却义无反顾。当然,你也可以世俗点选择一个不错的对象走入婚姻,享受平淡朴实的幸福。
天地有善惡,物件有生滅。宇宙的本體無所謂善惡,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始終如一。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意識到自己是天地一部分。意識到人生如戲, 而自覺此刻在看戲。——(来自书友@FY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