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子》读后感1400字
《穗子》系列是严歌苓印象派自传体小说集,通过12个零零散散的故事,将穗子的童年、少女、青春串联起来。
严歌苓的童年到青春时代,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年代,正如在自序里面形容“面对人心向恶的社会和时代,穗子和她年幼的小伙伴以恶报恶,以恶报善”。
多年之后严通过文字救赎自己,没有恣意释放的情绪,她狠毒的用手术刀为你抽丝剥茧到达本质,这本质就是扭曲复杂的人性。
1
《老人鱼》中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外公,战功赫赫,胸前别着十多枚功勋章。穗子被外公带大,外公是退伍残废军人,没多少文化。一生以自己军功荣耀,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外公给予穗子生活最高的规格。
“外公对于他,是靠山、是胆子,是老坐骑、是一个热水袋”,夏天的冰绿豆沙、冬天的热被窝、是酸的打哆嗦的橘子、是咸蛋黄、是吊在房檐上的咸干鱼,是一个孩子所能想象的最好的用吃来寄托的情谊。
后来外公被人批斗伪勋章,是历史不清不白的“老白匪”,残废军人津贴停发、停止医药报销、扣发薪水。
穗子爸妈为了撇清关系,毅然决然带走穗子。在穗子爸妈看来,她跟外公之间的嬉闹“原始、土气、愚昧,以及那蠢里蠢气的亲密之情”。
后来穗子再也没有见过外公,她为外公带来的尴尬无地自容,入团表格里抹去了外公的名字。
她只听别人说过外公逢人便讲穗子,穗子是她一尺三寸长养大的,只有她一个亲骨肉。后来外公外公癌症故去,亲属栏唯一的名字就是穗子。
这样的文章让人泪目,当我们终于可以以成熟的心智来面对世界和爱,很多真挚宝贵的感情已经走远。
2
《角儿朱依锦》中的名角朱衣锦,是天上的尤物,俗人是不配亵渎嗅不到摸不到的。
她太响了,响的引人瞩目,响的遭人嫉妒,人性中隐藏的自卑扭曲转化成了“为何你那么响我却不响所以我要摧毁你的响”。在那个人性恣意发挥的时代,注定了被批斗、挂破鞋、游街示众……..。曾经触不可及的风华绝代变成了猥琐丑陋者的狂欢。
朱衣锦后来不堪屈辱,服安眠药自杀被发现。放在医院过道,身体被剥得光溜溜。
她变成了“白蝴蝶标本”,被钉在医院的走廊,在所有人面前“展览她慢慢死掉的过程”。原来的触不可及现在被一双双眼睛觊觎。有个电工故意把香烟头掉落在被子上,借抖烟灰伺机观察裸体。
小说集中的朱衣锦的原型是黄梅戏表演大师严凤英,文革中被迫害自杀。死后被军代表诬告特务,开膛破肚。最后军代表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严凤英,我没看过你的戏,也没看过你的电影,今天我看到你的原形了!
想到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那个臃肿、矮胖的律师为玛莲娜申诉“她有什么罪过,她唯一的罪过就是太美丽”。
3
《拖鞋大队》里小伙伴里一起背叛耿荻,恩将仇报,孩子比大人还要危险。《奇才》里那个虚伪自私、弱不禁风、滥用别人好心进而嘲笑别人都是蠢材废物的提琴天才毕奇。《耗子》里大家无缘故针对黄小玫。
“一切终极的迫害,实际上无缘无故,只为制造尊与卑的悬殊,只出于对良好感觉的需求”。
这就是文革中的众生相,人性错乱扭曲。
4
严歌苓的文章是超越性别界限的,这源于她生活在有故事的时代,源于她多样的身份,军人、舞者、作家、编剧。
这一切赋予它广袤的视角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对于文字精准毒辣的运用和高超讲故事的能力,读完她的文字有马上吞下去又要不舍得而慢慢咀嚼的感受。
我们生活在一个素材贫乏的时代,他的作品为我描绘了一幅画,采用透视的方式让我窥到了人性中的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