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书》读后感1500字
乱读书,不叫苦,读完书,心里堵。
这写的是什么呢?歪歪扭扭,一右一左,一伸一缩,活像一只蚯蚓。突然墨渍展成一片,好比滂沱后,补丁路上的靥涡。滴答滴答,哧溜哧溜,蜗牛的软体的滑过鱼鳃,没有那番殷红,然层次分明。瞬间如冰柱,荡来荡去又像回肠。蜘蛛张牙舞爪,匍匐网络,嫌疑人X似地献身当了画匠。椿象工笔规矩,放屁不留墨的痕迹。一片叶子,会被蚕食。一张白纸,演绎多少炸弹、柳絮、飘雪的轨迹。下次还得来条蜈蚣,看它拖着彗星的尾巴,遥望远方太阳表面的咆哮。
简而言之,
虫星云集,创作免费。
五毒荟萃,大显神威。
满纸荒唐文,生命知多少。
本来是读了椿哥的《设计诗》,觉得挺有意思,读了这个,气得要死。要愤怒。却又发现这实在是败了我的心情,不值不值。于是,我脑子里奇妙地“不偏不倚”态度油然而生了。总有些可取的地方吧。翻到<作者简介>,去,玩我,好歹命个名。翻到<后记>,靠,比天书还接地气。翻到<封面>,呼~,谢谢,<作者简介>的作者是朱赢椿。不,是“开半亩田、种五年菜、引百种虫、集数千字、成一本书”的朱赢椿艺术家。此种潜心自然艺术,研习昆虫舞步的精神,羡慕;此种尊重渺小生命的心态,佩服。
创作,是受人尊敬的。我想躺在朱赢椿文案台上的,是一幅幅原件和扫描件,细心组合排列的。而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在某件作品上花了多少时间,而是他对于某类工作过于热忱,以至于他能够遇上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这一部分人能分出些人类情感赏识他、尝试理解他,这样一来,就有了艺术价值。甚至有人出点钱,买他的“才华”,赋予了艺术品商业价值。久而久之,在这些人的圈子里形成了互相支持的机制。长此以往,可结党,可徇私,自成一派社会力量,推波助澜,搞个文官集团,来个陈桥兵变。只不过,受众小,普罗众生的程度没他们高,“长此以往”不了,所以他们终归被称艺术家。
而大多数的人们,我们,只是内容的消费者,艺术的搬运工,成为不了孔、老、朱,马、列、毛那样的创造家。那就老老实实地读书,受各种思想品德、思维方式地操纵摆布,不亦乐乎。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少败坏心情,最大化自己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因为,读书的心情就在于心态。
这就好比我天天想着玩,却被班主任叫到博物馆,但我被告知这是对我成长有帮助的。我被迫入团,只因德育办教唆我要提前准备好学习几年后的核心价值观。我有一个心态,学校有个心态。它的心态强加在我的心态之上,那我就不开心了。慢慢地,我信了他所谓的见得多看得透,屈从了,我也有了同样的心态,开始扼杀别人纯真,在哼着小夜曲的摇篮里,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游客场上。
与其被人家的“忠告”牵着鼻子走,不如自己碰的头破血流。所以,什么样的书,都读读才好。而且尽量读完,不管篇幅长短好坏、文字美丑妍媸。为了读书而读书,切入点就要如此。况且你我还读的不多,生命仍然长过向东流的江河。所以具体该读什么书,也不大好推荐。弯路是得走的,否则哪来的从容,你说?
于是就读到了这本书,
30元钱,占总兑换书币677元的4.43%,
这种感觉像吃到了盐巴,苦咸。
30分钟,占总时长1782小时的0.02%,
这种感觉像沾到了蜂蜜,甘甜。
虽然读不懂书本身,但读完书让我更进一步读懂自己。你我的心肠,其骨髓里的酝酿,其毛细血管中的化学反应:有病原体就有抗体,有艾滋病就有避孕套。是田间的稻和稗,是圃园的兰与艾。
而再回到这本书,读完,我仿佛听到空中震耳的礼花声,于是想出了这么句话:
烟火有转瞬即逝的美丽,
是他们挥霍美好的亏欠。
虫儿有沉入光年的芳华,
是你我留住活力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