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及其背叛》读后感900字
#2018年100本书#第53本
记得我在七月某一天的日记中标注了:今天,有幸认识了伯林!
真的有种会当凌绝顶的感慨,不愧为自由主义理论的大师,哲学家、观念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
究竟什么是自由?伯林说,“自由的本质是什么?自由的本质从来就是,如你所愿地去选择的能力——你选择它,仅仅因为你自己想这么选,而不是因为有人强逼你这么选、胁迫你这么选,也不是因为你身陷某个庞大的组织中而不得不选;自由的本质,就是毫不屈服的权利,就是力排众议的权利,就是仅仅因为那是你的信仰而要捍卫它的权利。”
伯林列举了六位赫赫有名的思想家,一个个分析他们是如何从自由的信徒最终走上了自由的对立面。
爱尔维修谴责无知残酷不公正与蒙昧主义,认为人类希望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是唯一驱动力,社会靠“利益”维系。他的观点是功利的。
在卢梭眼里,不受限制的自由将终于不受限制的专制。自由与权威的关系上,他偏向权威。他认为,有必要大量使用强制力量,以防止人类互相毁灭、自相杀戮,防止给社会上大多数人造成危险、肮脏、残忍和贫困的生活状况。因而,他给个体自由留下的空间非常小。他的观点是专制的。
而费希特走向了功利主义的反面,他关注个体自由,但认为得不到的就不要去想了,人就幸福了,自律即自由。他取消了人类的选择权。他的观点是佛系的。
黑格尔认为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无限整体的有限元素,而无限的整体,就集体而言,具有某种目的和某种方向性。是先验的,是无法解释的,这也是冲突不可避免的悲剧性。我们没法解释选择,它就是那样的存在。他的观点是理性的。
圣西门认为阶级取决于机器的进步,人类获取、分配和消费产品的方式的进步。他是历史上严肃关注经济因素的第一人。但他认为应由精英治国。他不相信民主,激烈的反对平等。他的观点是世俗的。
迈斯特鼓吹由教皇、国王和刽子手组成的丑恶的三位一体,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都要捍卫最强硬的、最狭隘的和最僵化的教条主义,他是中世纪造就的一位邪恶人物,在他的身上,既有博学的神学家的成分,又有宗教法庭审判官的成分,还有刽子手的成分。他的思想消极。他的观点是法西斯的。
本书开启近现代哲学之门,不好读也不好记,但收获丰厚。值得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