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己的房间》读后感_2100字

《一个自己的房间》读后感2100字

这是以众多事业稳定但情感历程多数达到瓶颈期的人的口吻来讲述的。

事实上这是被大多数30岁以后的人所向往的生活,不难理解,因为前30年过于热烈或者说过于颓唐的生活得到了厌倦。

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喜新厌旧。60%的人愿意承认自己喜欢那样的生活,30%的人不愿意承认但也觉得那样不错,10%的人会把一生都过成少年的模样。

书的名字为《一个自己的房间》。题如文意。

一个”指单方面的独立出来的事物。它在本质意义上大可不属于自己但是也不可属于别人。它的存在是相对自由的。

自己的”指仅仅属于自我的。心理学上有讲述一个现象。人都是自私的存在。无论你是怎样为别人找想,你在考虑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永远是自己,就算是拿自己去当做参考对象,那头脑中所呈现的事物也首先是自己。

30岁以后经历的事情会逐渐多起来,这个时候开始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回首往事的时候淡漠得不行。经历=成长,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经历,使人变化的就是成长。

因此30岁以后的人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这里说的中心不是自私,是多数情况不会将感情太过投入,总是以盔甲伪装自己,内心抗拒那样的成长,所以更加享受平淡。

这里可以引用一句非主流的话:“浪够了你就回家,我永远在这里等你。”(去你妈的,最讨厌这种懦弱的人。)这里的对于“浪的人”来说是30岁以前的写照,“回家”就是30岁以后的归宿。

房间”指心灵的空间。关于解梦有这样一说,梦里的房间展现的是今段时间的心境。房间的布置,陈设,整洁与否都关系到心绪。书中所指的房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也正因为真实,现象就更明显。

一个题目不能代表所有,但是作者大概也是会以此作为心绪。以房间讲述的是不同职业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心理。

白领忙碌追求完美压力大比较沉郁,自由职业人懒散但也因此锻炼出了自控能力,打工者勤勤恳恳比较容易满足生活节奏平常无奇,逐梦人自由自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尽管生活不是全如意但也比其他人快乐…很多很多。

这里呈现出一个生活哲理,人都会有变好的想法,会根据自己现今所不满足的东西首先进行幻想来满足自己,但少数人会想到做到,多数人会拖延很久甚至用一生去做。

而本书所提到的生活都是经过改变,直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然后再呈现在读者面前。(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倡导大众所能接受的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妈的,滚犊子)

书中的生活涉及到很多方面,日程表,作息,兴趣,习惯,价值观…这里完全不想做表态,人生而不同,个性自然是有的,如果说两个人或者说多个人有相同的兴趣爱好,那只有可能是两个原因。

你们经历的事大致类似。这里的事是广义上的,包括人生的各个方面,比如爱情,亲情,友情…感情是类似的存在,自然影响也类似。

你们接受的文化相近。文化指后天的影响,可以是教育,习俗,家族…能对人产生影响的便是。

所以这些不同职业的人群是个性与共性的总和,说白了就是工作造就生活

除了文本中所讲述的浅显易懂的生活道理,我还关注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比如:

狗为主仆,猫为同伴。这简直是道出了人与人相处的艺术。狗与人的关系就好比两个人之间,其中一个人一开始就把自己往卑微的尘埃里面降,重复多次后不仅仅使另一个觉得理所应当就连那个人自己也会习惯,这样就算有一天他醒悟过来也会发现改变不了这个事实。猫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个性的融合上面,就相当于人同人差异的磨合,这样的结果便是菱角找到舒适的安放点,之后相处起来自然随和,真实,两人都是平等的存在。之间朋友和恋人依旧如此,如果只是一方单纯的付出,势必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磨,不平等的地位是一段感情标志结束的开始,只有平等的感情才会一直走到最后。我们现在所存在的人际交往方面的书,都会讲到这个。

多肉贱养。多肉植物属于仙人掌一类的植物,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喜少水的特征。这里要说的不是人的成长,而是兴趣的养成与环境的关系。当然环境造就性格这是多数人都知道的东西,至于为什么造就不同的兴趣,那当然也大相径庭。

音乐的起源地更容易吸引音乐人。可能大多人的想法就是,一件事于此地起源,必然有它的条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寻找文明的根基更容易引起自己的创新想法。但我个人觉得,艺术家的存在永远是源于自己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本身所处的环境并无太多的必要联系。包括个人的修养,科技的发明,那都是主观上对于事物有很深层次的认识才能得到的。这不是唯心主义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我们做事也是先想到再去做。哲学家就是一类这样的人,他们思考万物,探索人生,自己同自己对话,所以才得出很多结论。不是他们生来如此,是人脑本身就具有论证事物的能力,如果在人脑中不停的将事物论证辩驳直到得出结果,那样就会发现自己比别人的认识更加深刻。(嗯,装逼必备。)这里有脱离主题?实则没有,艺术家所依靠的其实也是这样的人脑论证,使自己的关于作品的想法不断完善,而后创造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没错,这样一个房子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但一个人久了也会厌倦,所以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哈哈。

开玩笑,最好的态度是据每个年龄段去选择可以完善自我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5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闪闪的红星》有感500字

    勇敢,坚强不屈 ――读《闪闪的红星》有感 丘吉尔曾经说过:“你若想尝试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真正的勇者一样,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动,这时你的恐惧心理将会为勇猛果敢所取代。”最近我阅…

    读后感 2022年6月12日
    153
  • 读《中华国恨》之《日寇凶焰》有感300字

    读完了《中华国恨》之《日寇凶焰》这本书后,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腔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恨,一股对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敬意,在我心里油然而生。 《日寇凶焰》主…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03
  • 《晴天有时下猪》读后感200字

    《晴天有时下猪》读后感200字: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有《晴天有时下猪》、《魔法小女巫》和《疯狂学校》……其中,我最喜欢《晴天有时下猪》。 这套书很有趣。它有可怕的地方。如老…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36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600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600字: 每当我读到孟子所写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我总感觉有一股力量从我的心底升出来,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讲了一些出身卑微的名人事迹以及…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21
  • 《文化苦旅》读书报告1000字

    【第1篇】 浪子之魂 ――读《文化苦旅》有感 历时一个月,读完了余先生的《文化苦旅》。 *外出的浪子 二十多年前,余秋雨先生毅然辞去了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97
  • 《狂野国度之雄狮的荣耀》读后感600字

    《雄狮的荣耀》这本书,让我认为并不是只有凶残,他们还有情有义,有责任,有担当。 就拿书中的亮鬃来说,他知道自己一个人打不过毒牙三兄弟,也完全有机会逃脱。可是,为了保护小狮子,保卫家…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8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