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1500字
从二月开卷读到今天,合集的好处是不用到处去找一二三四,问题是看着后头忘了前头,也罢,一本书真正留在脑子里的绝不是内容,而是全新的思想和难得的共鸣。
就简单聊一下我的几点心得吧
第一,活好当下。书里提到曾国藩的一句话‘’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这即是处世姿态,亦是人生哲学。对过往的纠缠,无论是迷醉功绩,或追悔得失都毫无意义,因为过往等于永远的别离与失去,功过是非都已随风散去,就再无恋的必要。对未来的想象,可以憧憬,可以预判,可以向往,可以防范,但需在合理范围内,超上限可能跌入梦境长眠不醒,超下线可能丧失信心失去动力,无论哪样都会贻误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偶尔思维脱线,及时回过神来劝自己不要窥探明日惊喜。假使我们既能不恋过往,又能不迎将来,那么当下应该不会太乱。所以就一心一意活在当下,应对也好,苟且也罢,总能把当下搭理出应该的样子。
第二,坚持自我。书中多次提到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全新局面,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步伐,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导航,它就像水一样,可以积蓄存储,可以因势利导,可以净化,可以染污,可以…衍生很多种可能,但没法控制。个体能做的就是接纳和适应,接纳并不等于随波逐流,适应也不能于放纵任流,可以分析态势结合自身,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比如,如果你是木,尽量让自己成舟或舟中木,如果你是土,尽量让自己成岛或岛上土,如果你是水,那就积极融入吧,潺涓是景,浩瀚也是景。当然最重要就是准确定位并坚持自我,书中提到新兴的小而美经济,就是典型的坚持自我,不去争抢大市场大数据,只专心执着做自己。加上他分析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领域,给我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在此感谢罗胖的理论,成为我将行之事的锤音。
第三,学习经济。说实话在此之前很多年,提到经济总觉得枯燥晦涩略神秘,也从不关注相关资讯,有两年虽喜欢看央视《对话》多半也当人物传记看,至此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书中推荐很多经济学方面书籍,引用很多经济学原理,这才让我明白经济学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却对它一无所知。当看过他的解析,陡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决定逐一阅读推荐书籍,恶补空白,不仅为增长知识,更为了能开阔思路,理性思考。
第四,人际交往。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其实搞不太懂闺密的概念,有时候也很尴尬的思考我究竟有木有闺密,结果要么自欺要么欺人。生活中我会帮很多朋友疏导心路历程,但自己几乎很少与人分享,大多数时候都是自我解析。所以我一直觉得人际交往需要尺度,合适的距离、合适的态度决定了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我也偶尔艳羡朋友圈大被同眠两肋插刀的友谊,觉得以此视角判断自己有点独行侠的味道,但真让我向前迈进,却觉得身心都很别扭,做过尝试最终顺其自然了,回归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人际交往原则。近几年自己一直力争做到慎独,书中提到就事论事的人际关系原则,突然就很喜欢,也许这样的法则不能赢得多少赞同,但至少让自己内心很安稳舒适,我们不需要成为道德高尚者,因为道德标杆多数都很惨,也不需要成为万人迷,这种桂冠虽金光闪闪却也是紧箍咒。做自己舒服的事儿,交自己认可的人,有错有误有走眼都无所谓,只要我心无愧。记得有个文章写到普通朋友的概念,意思是不需要过往从密,只在有需要时真知灼见就是普通朋友。那么,只要你拿我当普通朋友就好。
还有好多想说,懒得码字了。草结吧!
感谢逻辑思维带给我很多心灵感悟,虽然这是我看的最拖拉的枕边文学;感谢罗胖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让原本摆事实讲道理的变得有趣可读;最重要我的书单又多了许多有质量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