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苏秦》读后感1900字
1973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促使苏秦一生都是个谜,所以我想偏个题,最多的是感悟。
网上对他的评价不是很好,许多标签,如间谍,忽悠,背信弃义,狡诈等等全丢他在他身上,读历史需要视角这是一个看历史的基本素质。就算苏秦再不好,也总比那个庞涓陷害孙膑要强得多吧,金无足赤,应该给别人一些容忍度。
苏秦是战国人物。春秋战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也是最包容的一个时代!尤其是战国,它不同于春秋,两军对峙,不搞偷袭,不玩暧昧,你乖乖的摆好姿势我还要通知你:“喂,对面的,你准备好了没?我要打你了。只要你乖乖喊我一声老大,我就撤兵,完了我们还可以一起去周天子那里玩,如果你不喊,我就打到你喊为止”。但你打不过又不想喊,怎么办?跑,他不敢追你的。否则孔子会帮他上头条,这就是春秋的特色,礼节的条条框框限制着,非常具有人文体育精神。
而战国则完全不同,常常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你国家办丧事,也是趁你病拿你的命。是一个真正屠杀兼并的时代,而且从商鞅,吴起,庞涓这样的人你会发现战国是一个赋予了功利主义的时代,这种贪念权利渴望富贵的色彩是渗透到骨子里的。
说到这里,插个题外话,咱们中国的确没有宗教信仰,都是“外来媳妇本地郎”但是咱们有哲学,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寥寥数语的几字彷如武侠里的高手一样没有兵刃,摘片飞叶也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我们在看西方主旋律的电影时,你会发现男一几乎都是激情四溢,似乎完全跟不上他的思维节奏,而我们东方的主角,往往一身白发长袍,须眉浩然如磐石一样带出来的沉稳秒杀一切。这就是老子提出的宇宙观,躁胜寒,静胜热,简单而不浅薄,柔顺却不卑贱。
「嗯,这小子太冲动浮夸了,不太靠谱」
「嗯,这小子稳重沉得住气,比较靠谱」
(这只是我提出的一个小小抽象概念,不绝对化)但这样的文化和审美,或者说这样的基调不是信仰是什么么?囊括了一切的真理与自然。
回过头来,这批思想家出于哪个时代,呼之欲出了吧?所以战国是对人民很残忍,但对思想人士是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哪个国君不礼贤下士,不渴望人才?有能力的谁不养门客,谁不组织一个智囊团队?对比清朝的文字狱,战国不要太好了。
所以苏秦的左右逢源也好,故弄玄虚也罢,在那个世代太正常不过了。当时的天下,谁不是谈秦色变?但苏秦的合纵着实让秦兵躲在函谷关十五年不敢出来,这份功勋是不能抹杀的。
。。。。。
《史记》里有很多热血沸腾的句子。
如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何等的气魄山势?
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也。”是拥有怎样的超然理想?
当然也有命运善嫉,摧毁了所有的精神欲望,在“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的痛苦折磨下太史公呕心沥血完成了史家之绝唱。
但最引起我无限思考,和感受如今社会的浮躁则是发达后的苏秦回到家,看见嫂子像蛇一样趴在地上,无奈说道:“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这句悲凉的话给了我生活中许多妥协与自嘲。
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你孩子找什么工作,赚了多少钱,他们都是地下党,甚至还阴暗的想着你孩子千万别比他家强。
生活中哪有不在乎女方家世背景的男人?他们恨不得你家里有一本几百年前传下来的族谱。
看着对方豪车接送的小姐妹,你心里没有想法?你来打我。
同学聚会,真的是为了缅怀那羞涩的青春吗?
。。。。。。
种种这样极其微妙的心理穿过你我他。
远在中世纪之前,心理学家就以腺的结构为理由,证明人类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元素。老子也提出「知其雄,守其雌」的阴阳概念,在人性面前,不分男女,都具有贪婪的目光,身体里流淌着自私的基因,芸芸众生,请问?谁能做到兼爱?父与子,夫与妻,兄与弟,谁能做到百分百的付出,毫无怨言?知乎上曾说:医院是上演人性深处最深的拷问。试问?一个厚重复杂的心如何才能与它和谐相处,以至于不被情绪奴役。
苏兄在经历了贫穷时父母当他是空气,老婆不肯放下手中的织布机,嫂子呢?饭都不给一口,周围的邻居也是阴阳怪气,冷言冷语的嘲讽使他倍感羞愧。打压之下的他闭门不出拼了一个春夏秋冬最终功成名就,看着嫂子滑稽的动作,他以一种自然的人性观感慨了后依旧正直相对,这就是苏秦,当自己的亲人都如此的功利心,你又何必去苛责外人呢?人微言轻的时候自然没有发言权。这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没必要愤世嫉俗,能做的就是修正思维保持自身价值赋予你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愿每个人都犹如阳光下的赤子朝气而又磅礴,失意下的共情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