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中国文学(中文版)》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的脉络还蛮奇特的可能是因为作者是个歪果仁,也或许是他比较文学的背景,他抓住的几个主题看来像是外国建立的框架视角下捞起的中国文学特殊性……所以作为一个中国读者读起来会蛮常黑人问号的。什么自然之道,仁之道……对中国读者来说应该都知道就是道家儒家什么的,但因为是写给别的歪果仁看所以用了这些“便于理解”的名字。又因为这本书叫中国文学,而不是中国文学史,所以它缺少一个基于史的脉络的详细文学承传流变的过程,我认为这个才是中国读者需要的关于中国文学的通识读本里最该有的。所以这本书比较适合歪果仁读,或者读到中国文学通识以上的读者来探索一些新奇视角,新奇视角比如…算了不比如了。
罗列一些我的黑人问号其实蛮多的但我忘得差不多了也
道德教育、自我修养和社会交往是有用的。如此的历史感孕育了一种致力于将文学与仕途相结合的“原教旨主义”诗学[插图],在中国影响巨大。
诗学一般我理解成研究文学的学问,诗作为最早的文学体裁借来指代文学。所以这里的把文学和仕途相结合的诗学是什么意思?研究文学的时候着眼于作者的仕途对创作的影响?这样理解的话又好像和前文几句话没什么联系。
或者我忽略诗学两个字,理解成:文学对个人社会的“有用”使得文学与仕途紧密挂钩。这还能说得通,但原教旨主义这个词又……注释是说强调这种诗学的不容置疑(记不清了),好像有点太严重了。按比较中性的原教旨主义去理解这种联系好像也没那么“原”。那个“历史感”我也不太懂啥意思……说好通识读本呢(露出困惑的神情
西方的重商主义(现在应该称为自由贸易)
这里作者好像把重商主义或者自由贸易按字面意思理解了?重商主义我记得是对进口有限制的吧,因为是一味要求积累金银(货币),要求贸易顺差之类的……跟自由贸易还是有区别8
写到这里已经忘了在点评一本讲文学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