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读后感1500字
三叉戟
吕铮
这是一本如现时商业化大片的挺好看的小说。这句话需要解释一下:书是挺好看的,但也仅限于好看。小说的商业化大片元素,在我看来,颗粒度饱满,甚至看书过程中也有恍兮惚兮的画面定格检索感。比如,大棍子被小青逼得手无寸铁时,“草蛇灰线”般埋伏许久的范大傻子给送来宝剑让棍哥再坚持那么几秒等来转圜就给我凑成了大片的“桥段”感。几个大咖推荐这本书,大咖的胃口和书一起面世,让我说“挺好看”三个字也有点儿“大咖般的荣光感”。私下里,偷窥大咖脑袋沟回深度的时候,觉得人和人价值观的差别可能不如想象的大,于是我也就对自己沉迷花瓣网有了一些自我正当化:正常人,谁会有好看的却拒绝好看呢?
除了“挺好看”,这本书还赚了我“挺好玩”三个字。这也需要解释一下,否则依我老没正经的脾气,“好玩”没边儿没沿儿没边界没禁区。“挺好玩”其一:用这么点儿文字写二十几年的时间,吕铮的想法可谓宏大,写来就好玩。当然,因其宏大,一些时光故事的粗线条描画甚至故意穿插“补叙”就难免,比如潘大喷子对崔大背头办案动机的忽然怀疑和粗暴调查,比如“小青”身份的“自述式说明”,比如棍哥和花姐情欲表面的情感交割,都让我有用简笔画描画庄严主题而不得的忍俊不禁。感觉最离谱的一炭笔线条是抓捕黄有发时“卧底”的出场,有点扯大了。“挺好玩”其二:用文字描画正快速老去的老炮儿们,让我见识了一个好玩儿却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道儿文化”。老炮儿们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和“范儿”样本,非外人可以完全理解悦纳。比如,柳爷、老万等一干人无论怎么的“朝阳群众”和“见义勇为”都抖落不去那个“离退休流氓”的斑斓色彩,一不留神就会使出“骚招儿”。再比如,二冬子杠头那些流氓地痞和徐大棍子是处于同一个社会生态圈里的,所以“相克”的同时有“相生”,对抗的后面有理解与合作,敌对的心底还有心有戚戚的叹服。有谁非得说自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别人可能就只能“呵呵”。“挺好玩”其三:“爱恨情仇”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生的永恒主题,而老炮儿的“解题方案”让我感觉有趣儿。老炮儿三叉戟里,崔大背头是在爱恨情仇主题辉照下最显苍白的,他把对弟弟的爱和对二冬子黄有发为代表的恶人的恨简单对接形成内心矛盾的冲突,然后忍隐不发,二十几年布局(感觉有些牵强和不可思议)后一招制敌。徐大棍子,情感世界相对丰富,故而形象就显饱满了一些,他敢爱又恐惧拥有爱,敢恨又包容着恨的对象,情感赤烈却又只能在花姐和绿标牛二那里偷偷发泄,因此我感觉棍哥形象立得稳、立得住。三个人里,潘大喷子给我亦正亦邪的感觉,如果不穿警服就很有去传销的潜力,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很有市井胡同的混杂味道,在整本书的主题里,潘大喷子没有违和感,他知道法律的边界也利用了这一点,活得更真实、滋润和“更像那么回事”。书的好玩,就是作者把“惩恶扬善”纳入到“爱恨情仇”和“警察就该干这个”的简单促动机制里,而不是把几个老炮儿形象抛光成“伟光正”或者放在建立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中。这,说起来容易,真的写成让读者读着感觉可信,还真是得有一点写作老炮儿的道行才行。
现在的世界,满视野的漂亮但好看的不多,好看的堆儿里能让人觉得好玩儿的就更少。所以,我认为“三叉戟”是不错的一本小说。
不过呢,很多事认真不得,认真了就和自己的生活过不去;很多人认真不得,认真了就和自己的情感过不去;很多观点认真不得,认真了就和自己的智慧过不去。我说这书、这话,看官您都认真不得◑◑[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