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读后感_1100字

《密林中》读后感1100字

我很喜欢周嘉宁小说的名字,言简意赅,节奏感强,让人想一探究竟。

很难去评价这本小说,太特别了——文艺青年写文艺青年的精神世界,写作者写写作者的创作困境,女性写女性的性别角力——大概就像是穿越于重重密林中吧。

这本书的开头太好了,但我又几乎是带着一些扭曲感和不适感看完了全书。所谓的文艺生活方式在周的笔下显得混乱、肤浅、游戏和空洞,特别是这个圈子的男性掌权者们,周毫不留情的对他们进行了“批判”:这些男性艺术青年以及世俗意义上成功或不成功的作家们,在周的笔下都显得无聊、自私、自大又虚荣。

周这一代的青年写作者的写作都带有浓浓的自我痕迹,这没什么不好的。若是打算冲破这种个体人生经验的局限性,又很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对国外一大批文学(评论)家的刻意模仿。

《密林中》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写作者对自身创作困境的清醒和坦诚,或者说,周嘉宁恰恰是想去真诚地展示这种自身困境(她用的词是“滞重”)的。阳阳很明显带有周自己的影子——文中的一个细节是上海世博会那一年,阳阳28岁;周是82年生人,在2010年恰好是28岁。

阳阳聪明,因为太聪明了,反而应付不好日常生活。大概有天分的写作者均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在生活里左冲右突,对日常里的那些无聊琐碎、普通人自然而然所感受到的快乐,显得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更大的问题在于,她们没办法成为男性的附属,成为某个成功人物背后的女性:

“困境,我曾经反复追问我的老师如何解决我的困境。他一直让我描述,我的困境到底是什么,他无法理解。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稍微明白一点,大概就是,无法变成一个男人,却也无法感知普通女人所能够感知到的幸福。”

但问题在于,小说所展现的这种文艺青年的生活方式、文艺女青年的性别焦虑,都距离普通人对生活的认知太遥远了。因此,这大概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带着清醒的写作意识,写出了一个距离普通、日常太遥远的故事。这种清醒和不讨好的姿态显得极为可贵。

当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本书最大的问题也许来自于人物之间对话浓浓的翻译感,也许是因为周嘉宁在创作之外也进行了大量的文学翻译,不过,即使是这一点,作者也借人物(阳阳)表达出来了:

她发现自己无法把日常的语言还原到小说中,口语破坏了她的审美标准,而书面语又过于矫揉造作,她不知道如何获得平衡,因此主人公都像是根本不会说话似的,陷在语言的泥潭中。原本她以为充满张力的对话角力,迷人的停顿,几乎一个都没有出现。

想起来前不久在思南书局见了周嘉宁一面,聊了一会儿,期间注意到她很认真地解答读者的疑问,很从容地回答读者长时间关于读书方面的问题,感觉是个很温和又很有力量的人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294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500字

    今年跟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不一样的数学故事5》这本书,“书记水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在,我通过读《不一样的数学故事5》这本书,让我感受很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读后感 2022年7月18日
    601
  • 解读秃鹤——草房子读后感500字

    解读秃鹤——草房子读后感500字: 秃鹤天生就和别的孩子不同。别的孩子都长着一头茂盛的头发,而秃鹤则长了一个光头,因为这个引人注意的光头,人们逐渐忘记了他的本名“秃鹤”,叫起了“秃…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16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读后感1000字

    认真反思那段历史,丘吉尔是两头被人当枪耍。真正的铁幕是美苏双方“心领神会”的方式针对欧洲拉起来的。二战后的格局,瓜分欧洲是美苏之间的共识。只有失去东欧的小欧洲,才能完全对当时的美国…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30
  • 生命的意义——《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

    生命的意义——《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 最近刚刚读完这本书,颇有感慨。全书先是记叙了主人公——一个16岁的小女孩迪伦在去寻找他的父亲时所发生的车祸,她也因此车祸而死去,引出了她…

    读后感 2023年2月8日
    35
  • 《那爷爷讲国宝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叫《那讲国宝的故事》这本书里写了许多的国宝故事,他们被分成了许多种类比如:笔墨纸砚,瓷器,印章,竹雕,青铜器,画等。 我在这本书里学习到了许多东西,比如:瓷器是怎么…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191
  • 读《胜者思维》有感1500字

    逆势攀升成就胜者思维——读《胜者思维》有感1500字: 最近有幸拜读了金一南先生继《苦难辉煌》后的又一力作《胜者思维》,感触良多,序言中提到,“什么都可以替代,胜利无法替代”,这是…

    读后感 2023年2月16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