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经济学(第二版)》读后感1600字
一直都很喜欢用微信读书,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方便,第二个原因是它可以作为看书的风向标,虽然各个行业经典书籍太多太多,在网上查询就能知道哪些书值得一看,但是这种做法远远没有来自好友的推荐让你决定看一本书,因为周边的好友基本上和你是属于同一个level的人,他觉得好看,你也就百分之八十的概率觉得好看了,但是网上查的经典书籍,可能自己水平不够,反而会更加索然无味。
人人都爱经济学是一本很通俗的经济学书籍,虽然内容很容易理解,但是内容背后的逻辑可能会让你眼界大开,比如书中讲解的“博弈论(囚徒理论)”,“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主要是国际合作,就能实现双赢)”,想了解经济学的人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为启蒙书。
同样作为知识类书籍,我先来分享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内容吧,首先是每年牵动各国经济的一个名词,“美联储加息”,何为美联储加息呢?美联储加息提高的是美国各大商业银行互相拆借率,这个利率会提高美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成本,进而提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提高了,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就小了,愿意投资的企业自然减少了,总需求也会逐渐减小,从而导致经济下行。
那么经济危机是什么?这百年来世界所经历的三场经济大危机又是怎么引起的呢?首先我们来聊一下1929-1933年的世界危机,1929年以前的经济分析模型完全是由亚当斯密和马歇尔的所建立起来的,认为“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一定会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使得市场商品和货币的流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但是历经工业时代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内需逐渐被拉大,突然时间走到1929年,东西卖不出去了,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出问题了,内需瞬间减小,投资降低,工人失业,凛冬来临,似乎资本主义走到了尽头。这个时候,经济学家才意识到,也许经济的发展有的时候也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投资(修路建桥),拉动内需,提高人们的工资水平,进而人们再去购买其他消费品,通过政府拉动内需有时候也会让经济呈指数性的增长。也就是从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政府在经济中就扮演了宏观调控者的角色。
继而继续聊一下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90年代的亚洲是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强有亚洲四小龙(韩国 台湾 新加坡 香港),稍强有亚洲四小虎(泰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但是亚洲地区的发展模式是高投入,是没有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发展,一旦出口市场不行,经济就会下滑。果然,1996年开始,欧洲和美国的电子产品需求猛烈下降,亚洲地区的经济就崩盘了,很多人对本国经济失去了信心,对本国货币也就更加失去了信心,造成本国货币大幅贬值。亚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国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维持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造成泰铢大幅贬值。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好啊,无敌的中国大陆政府花了一千亿美元购买港币,才维持了港币兑换美元的汇率。
好的,思考转入最近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就真的是赤裸裸的资本家为了赚钱的产物,美国商业银行为了赚钱把钱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美国人买房,因为资本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还不起账,把房子抵押给银行,然后银行把房子给卖了,从中赚钱,可是07年的时候,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大幅贬值,造成银行没钱,持有房地产抵押债券者没钱,进而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除此之外,这本书对经济学名字的解释也很精辟,例如“机会成本”,“通货膨胀”,“失业率”,“垄断”,“寡头竞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而言之,对于想了解经济学的我是受益匪浅的。
最后抛出书中的囚徒理论问题,五个人分100两金子,他们约定好的办法是,五个人分别分为一到五号,第一个人先说出自己的分配方案,如果过半数同意,就按照第一个人说的方案分配,如果没过半数同意,就必须被杀头;依此进行类推,如若第一个人被杀,则第二个人说出自己的分配方案,规则同上所述。那么第一个人应说出什么方案才能保证不被杀头呢?大家思考一下吧,或者从书中或者百度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