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托夫(全集)》读后感800字
罗曼罗兰在序言里谈到:要把本书“献给世界各国受苦受难、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自由心灵!”
我想自己可能也是其中之一,生而猎奇,别人给的答案,总是无法说服自己,控制不住想要从平淡生活中挣脱的冲动,试图走入黑暗中,去践证真正的光明,又或者去探索黑夜的边界。
世界上有多少同类我不知道,但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从此书中受启,我们谁又不是频繁与生活较量的战士呢?能力强者责任重大,能力泛泛者更多脆弱与迷茫,社会群居的属性与个体难逃的孤独,亲密关系不过零和游戏,亦无法根除内心空落,生而为人,注定了要用不屈去谱写自由的赞歌。
何为战斗,在“乐天知命”、“顺其自然”之外的上进、不甘驱使下,去思索、去创造、去争取、去搏击风浪、去掌舵人生航向。而战士最大的荣耀就是“死得其所”,马革裹尸、血溅沙场的英勇,方不负千万年历史长河中数十载的蜉蝣之生。
罗曼罗兰对人物矛盾心理的刻画细腻而又准确,让在自我探寻阶段的思考者看了找到共鸣,直呼过瘾。人心那么复杂,弯弯绕绕,枝节横生,太多平时没法表述的内心活动都能在文章塑造的人物身上找到答案,一层层解剖,一丝一缕慢慢理顺的通畅。
最难能可贵的是:克里斯托夫与命运抗衡的坚韧,一种“你可以消灭我,但无法打败我”的不服输精神,让人生路上的痛苦与打击都相形见绌,略显渺小。在苦难中收获能量,在有限中创造永恒,爱与幸运是锦上添花,悲与不幸是新生助力,至此,生命的短暂、人力的薄弱也拿他莫奈何,这样一个鲜活的角色是能给在战斗中的人带来鼓舞的。
罗曼罗兰说他写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自己的信仰,可能这也是这部作品的迷人之处,毕竟信仰是不计得失、不论成败、值得为之牺牲的东西,这份力求服从内心命令的纯粹也注定了其伟大,我从此书中获得了战斗下去的能量,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