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珍藏版)》读后感1400字
耐着性子看了好久,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现在人人都在说创新,但对创新 做出系统的定义、说明的人还真不多。彼得·德鲁克不愧是管理学大师,他 提出创新不仅仅是灵光乍现,更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技能。
创新的机遇来源于多个方面——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产业和市场机构 的变化,程序需要,人口和统计数据,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和新知 识。前四个基于都存在于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或一个市场体系的内部,它们 也许是经济、社会和知识领域,即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征兆,但是它们只出 现在体系的内部。其余三种的来源都是外部的,它们使社会、哲学、政治和 知识环境的变化。下面一一阐述:
1.意外事件。没有哪一种来源能比意外的成功提供更多成功创新的机遇了。而 且,它所提供的创新机遇风险最小,整个过程也最不艰辛。
2.不协调的事件。所谓"不协调"是指现状与事实"理应如此"之间,或客观 现实与个人主观想象之间的差异。
3.程序需要。将"需要"当做创新的一个来源。而在此讨论的作为创新机遇来 源之一的"需要",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需要——"程序的需要",它是以任 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形势为中心,它使一个业已存在的程序更趋完善,替换 薄弱的环节,同时用新知识重新设计一个既有的旧程序。
4.产业和市场结构。实际上,市场和产业结构相当脆弱,一个产业结构发生变 化,要求该产业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企业家精神,需要每个人重新问这样的 问题:"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5.人口统计数据。通常被定义为人口数量、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组合、 就业情况、受教育状况以及收入情况。这些数据最为清晰易懂、丝毫不会造 成任何混淆,有能够预测的结果;而且,它们有广为人知且近乎确定的间隔 时间。这些数据能反映经济状况,创造创业机会。
6.认知的变化。"杯子是半满的"和"杯子是半空的"含义并不相同,所以如 果一般的认知从认为杯子是"半满的"转变为"半空的",那么其中就孕育 着重大的创新机遇。
7.新知识。基于知识的创新是企业家精神中的"超级明星",它既能变得家喻 户晓,也能获得财富。基于知识的创新之所以不同于所有其他创新,是由于 其基本特征与其他创新有不同之处:时间跨度、失败率、可预测性以及它对 企业家的挑战。然而,基于知识的创新善变且难以驾驭的。
然而有了创新的机遇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实践,需要企业家战略 ("孤注一掷"、"攻其软肋"、"企业家柔道"、生态利基、改变价值和 特征),最后才能达成企业家社会。
感觉这本书提出的创新精神不仅适用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还适用于科研的 创新——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创新的机遇(对现状的不满意或是偶然 出现的冲击),更需要固执而坚韧的品格,关注并挖掘一个关键点,并保持 自己的学术观点强悍、圆满到能够免遭他人的攻击和挑战。而更重要的是, 要把自己的科研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审时度势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如果说学术创新和企业创新有什么不同,那一定是学术创新要更耐得了寂 寞——并不仅仅为"效用"而服务,更为了推动社会的知识进步而努力。所 以从这一点来说,科研创新更多的是知识的创新,而企业的创新范围则更加 宽泛,可以从知识拓展到产品、服务,甚至一个细小的改变就可以称为创新 。
感觉大师真的是大师,写了很多例子,包罗万象。还详细列举了可供阅读的 书目,虽然不多,但是却很精细。这本书有空还要多读几遍才能完全理解大 师的意思,现在还只是抓住了主线,连皮毛都没摸到。哎,更何况大师还有那么多著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全部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