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读后感2600字
这是我读的第一部陀氏小说。陀氏的小说看的真是过瘾!高潮迭起,读起来胆战心惊,心脏有点受不了。对此余华有段描述说的特别好:“我夜以继日的读完了《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像是轰炸机一样向我的思绪和情感扔下了一堆炸弹,把二十岁的我炸的晕头转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述太强烈了,小说一开始就进入高潮,并且一直持续到结束。这是什么样的阅读感受?打个比方,正常的心跳应该是每分钟六十次,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我的心跳变成了每分钟一百二十次。这每分钟一百二十次的心跳不是一会就过去了,而是持续了两天。谢天谢地,我有一颗大心脏,我活过来了”。许多著名作家,大都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视为自己必读之书,如鲁迅、托马斯·曼、安德烈·纪德、加缪、尼采、王小波、余华、毛姆、木心。。。这个名单可以开一长串,世界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能同时得到这么多作家的肯定,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
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法律专业大学辍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俄文原意是“分裂”,作者特意为男主人公取这个名字,指明其具有分裂的性格),在底层生活的压力和逼迫之下,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冲动之下杀死了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以及因无意中撞见杀人事件的老太婆的妹妹,随后导致主人公一系列的心理复杂变化的故事。
拉斯科尔尼科夫,一个复杂、矛盾、高傲、善恶共同体的人,书中很大一部分描写主人公心理上的苦苦挣扎与激烈斗争。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人分成平凡的人和非凡的人两类。第一类人永远是现在的主人,第二类人则是未来的主人。第一类人保存这世界,增殖人口;第二类人则推动世界向前发展,并引导它奔向目的地。第二类人在必要时刻可以抛弃道德,践踏法律,无视世俗规则。比如杀死对社会没有任何作用的老太婆。他自始至终都坚持自己的理论,维护自己的“道”,认为自己没有错。
索尼娅,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单纯、善良、羞涩、惹人怜爱、恭顺、富有牺牲精神的一个姑娘,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劝拉斯科尔尼科夫去自首,陪他去西伯利亚流放,情深意重。“对任何人小心、和气、顺从是可以消灾避祸的”是她的信条,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我相信这也是陀氏心中完美女性的呈现。对此,我只想说:人生得一索尼娅足矣!
陀氏的小说总能牵着读者往前走,随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对心理的描写和场景的营造简直让人身临其境。如杀死老太婆的过程:
他解开大衣,从绳套上取下斧头,不过还没有完全拿到外面来,而是用右手在大衣里握住它。他的双手虚软得可怕;他自己觉得,一瞬间又一瞬间,手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僵硬。他极怕手儿稍松,斧头就会掉落地上……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
“,他这是捆的什么玩意!”老太婆气恼地叫了起来,朝他这边挪了一挪。
连一刹那都不能再错过了。他彻底拿出斧头,双手举起往下一挥,几乎下意识地、几乎不费劲地、几乎机械性地用斧背砸向她的头部。这时,他似乎全无力气。但他的斧头刚一落下,就立即力透全身。
像往常一样,老太婆没戴头巾。她那稀稀疏疏、夹杂着斑斑白发的浅色头发,照例厚厚地抹了一层发油,编成一根老鼠尾巴似的细辫子,用一把断了的牛角梳子盘起,翘在后脑勺上。斧头正好落在头心,这是因为她个子矮小。她叫了一声,不过声音十分微弱,突然全身瘫软,倒在地板上,但是她还能举起双手护向头部。她的一只手还紧抓着“抵押品”。这时他竭尽全力猛地一砸,两砸,用的都是斧背,并且砸的都是头心。鲜血就像从一只翻倒的杯子里哗哗地飞涌而出,身子仰天倒了下去。他往后退开,让她躺下,接着立即弯腰去看她的脸;她已经一命呜呼。眼珠鼓凸,好似要蹦出来一样,而前额和整个脸面因为抽搐,变得皱纹深陷,极其难看。
—思考感悟—
“有良心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深感痛苦,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惩罚—苦役之外的惩罚”
–罪与罚。这是书名的由来也是最好的诠释。
“要知道,我只不过杀死了一只虱子,索尼娅,杀死了一只毫无用处、狗彘不若、为害人间的虱子”
–对社会没有任何作用却靠着高利贷占据大量财富的人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眼中犹如虱子、臭虫,可以杀之。这是他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如何评判?我很想赞同,但却不能赞同。这个世界有很多类似老太婆一样的人,如果人人都效仿拉斯科尔尼科夫,那这个社会就会失控,这个世界就会崩溃,任何人最基本的生命权利都得不到保障,还何谈其他?我表面上反对,但却心又不甘,虱子臭虫可以心安理得,浑浑噩噩,毫无忧虑而真正有理想有报复渴望建功立业的人却走投无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原本就没有公平可言。
“普莉赫里娅-亚历山德罗夫娜(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母亲)怯生生的走到他(拉斯科尔尼科夫)身边”
–看到“怯生生”这三个字心里突然很难受,胸闷压抑。母爱有时候很卑微,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表达,想关心一下儿子又怕打扰了儿子惹得不高兴。从十月怀胎到垂垂老矣,母爱伟大而又卑微!
“就是再过八年,他也才三十二岁,还可以从头再来,开始生活,那又有什么意思呢!他为什么而活着呢?有什么目标?追求的是什么?为生存而活着吗?然而以前他早已上千次甘愿为一种思想,为一个希望,甚至为一个幻想而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始终认为,仅仅活着是远远不够的,他总是希望有更高的追求”
–活着的意义。这就是好作品的魅力所在!总能提出一些让你思考的问题,这是每个人都要解决的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答案需要自己去寻找。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人生。只要你觉得一种人生是你想要过的,是你向往追求的,那便是成功的人生。
“他跪在广场中间,朝大地磕下了一个头,怀着欢欣鼓舞而幸福的心情吻了吻这片脏兮兮的土地。他站起身来,又跪下了磕了一个头。”
–我理解的是这一跪包含了对索尼娅的爱,对自己破坏规则的忏悔,对自己良心收到谴责的安慰,对自己坚持的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无奈妥协。
“人最害怕的是什么呢?他们最害怕的是新的步子,自己的新想法……”
–人是一种不甘于重复却又习惯于重复的存在。
“拉斯科尔尼科夫伸手推开水,轻言细语,一字一顿却十分清晰的说道:是我那天用斧头杀死了那–个年老的官太太和她的妹妹莉扎薇塔,并抢走了财物”
–生活和理论在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中进行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搏斗终于有了结果,生活最终获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