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一)(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品历史)》读后感1200字
之所以给这本书如此低的评价,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初中时候的教辅书。
中国教育的问题,二十多年来充满各种争论,作为应试教育的受益者,我一向都是持抨击态度。
只不过,随着年龄渐长,知识丰富起来以后,我反而觉得,中国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材质量太差。
学校教材对学生的兴趣毁灭,简直是毁天灭地一般的可怕,知乎上曾经有专门讨论大学高数教材的问题专题,有兴趣的可以移步知乎搜索高数教材这类关键字查看。
这本书,就是典型的只做翻译,不求甚解。把文言文翻译出来,为了显得有趣一点,再用袁腾飞似的口气来讲大白话。
但是,你再怎么大白话,也很无趣。历史要讲的好看,吸引人,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在史料上加以扩展,充实,分析。
也就是说,你说的是这段历史,但你必须要以更多的史料来佐证,甚至对比,从而分析。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郑庄公对待自己的弟弟,他用的手法实际上非常有心机,朱元璋诛杀胡惟庸与蓝玉的时候,也用的是这一招。
我想除掉你,捧杀是比棒杀更好的手段,因为捧杀的时候,随着目标的膨胀和倨傲,舆论变得越发支持帝王,到最后时机合适的时候,帝王还可以演一出戏,假装多么不舍得下杀手,然而群情激涌,舆论说杀,帝王只好含泪戮之。
郑庄公之所以会因为这件事留名青史,正是因为他开了这种帝王术的先河。
这段案例讲不透,或者只按照字面翻译,作者历史看来还没有入门。还有那个黄泉的例子,明显作秀成分更多,是一场政治表演秀,中国帝王们以身作则,把虚伪种在了国人的精神土壤里。
为了解决合法性来源的问题,中国帝王被神化成天之子,并且君无戏言,靠礼仪和暴力维持权威,所以,千错万错,帝王没错,错的是各个替死鬼。
郑庄公假如真的说过不到黄泉不见面的气话,后来反悔的时候,为什么不去给自己母亲道个歉,收回这句话不就得了?
不行,君无戏言,帝王的面子和金口必须加以维护,于是挖地道弄个假黄泉,来一场母子黄泉见面秀,再加以宣扬,以此教育国民:看,帝王金口玉律,看,帝王多么孝顺有爱。
却不知,国民们受到的教育是这种虚伪的表演,他们没有勇于真诚道歉的榜样,只会从上到下,虚伪到底。
这样的分析,这本书里压根看不到,只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这算什么历史书?
另外吐槽一下微信读书,这本书280页,篇幅也太短了,每周的书币奖励大大降低,不知目的何在,防止刷书?——不太可能,改版后,对刷书行为没什么影响,反倒是认真看书的人,必须每周看16个小时才能拿全书币奖励?(没仔细算过,我十个小时才拿了五个书币)。
估计还是为了让更多人掏钱买书吧,可是经营团队难道不反思一下电子书的价格?一本电子书能卖到40多块钱,几乎和实体书一样价格,合理吗?为什么不薄利多销呢?
反正这么贵的价格,我是宁肯买实体书的,结果微信读书变成了看便宜书的地摊,想想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