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读后感1200字
你在和谁谈恋爱?
阅读这本书时,我联想起我的恩师Stuart,他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与他因一场考试缔结了缘分,后来陆陆续续保持联系,我们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不知不觉已相伴走过了10年风雨。
这本书的内容与恩师给我的启发有许多相似点,故做简单整理:
1.牛不喝水不能强摁头。学习是一个不断背叛自己,然后再造自己的过程,学习的机会也只会准备给有需要的人,当一个人准备好了,他才会主动去创造。每个人都有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结果,而未来则由每一个人做了什么和不去做什么的结果构成,各有因果。
2.期待值是件玄妙的事。每个人都有期待值,对工作,对爱人,对长辈,对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有对应的期待,而弄清自己的期待值究竟是什么,明确期待值放在谁身上,谁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明白且坚定自己的价值,就避免不断对外求解,陷入将自己的情绪系在他人身上的状况发生。
3.自我价值的肯定。经常看到身材很匀称的人嚷着要减肥,有极大潜力的人不敢去尝试新任务,这些现象背后通常藏着一句:“I am not good enough。”但其实,“You are good enough, you deserve better.”
当我们不自信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我们坚定地信任着“我不自信”这件事。
4.爱是要平等的,确保自我独特性的同时,才会有富余的爱去付出。曾有一位很欣赏的演员,好想告诉他我是如何地喜欢他,Stuart建议我想想我可以为他做什么,因为我和千千万万人一样都喜欢他,他听太多人说喜欢他了,我的这份喜欢又有什么特别呢?我自以为喜欢的心情可跨越山海,但现实中他感受不到万分之一,并且如一味地将喜欢的情感强加于他,那这份情感就会变成让人窒息的胶带。比如刘德华的疯狂粉丝杨丽娟,又比如茨维格笔下的“陌生女人”。
实际一点,想想我可以为他做什么?于是我去了图书馆,去研究了他排的舞台剧中人物的历史、人物故事、诗词作品,去关注他主持的电台节目,听他欣赏的歌,看他有兴趣的书,把一腔喜欢的热血都变成了对知识的渴望,去探索我所未知的领域,后来写了一篇舞台剧剧评发表,最后,他看到了,他很开心对他的作品欣赏至此。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在喜欢他的过程中,我爱上了自己。
5.拥抱痛苦,记得内省。每一次痛苦,都有东西学,保持内省,让吃过的苦,值得。失恋,很痛很苦,可也终究会过去,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美好的感情。
10年成长旅途中,常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我时有为难,时有困惑,时有迷失,时有恐惧,时有得意,时有担忧,而Stuart曾如春雨润物无声地陪我走过那些磕磕绊绊的成长之路。他从不曾告诉我该怎么做,也从不评判事情的对错,他只是帮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前因和后果,为我攻克很多思维上的盲点,之后鼓励我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了的也好,错了的也罢,是非仅是不同角度上产生的主观判断,而经历的过程却都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的指引让我学会去独立思考,让我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对自己情绪的期待负责。
所以这本书说到底,我们要和谁谈恋爱?
王尔德告诉你:恋上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