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世界》读后感1600字
终有时间静下心来,读这本介绍哲学家康德的,不容易读的书。因为历史上,有人对康德说“您的《纯粹理性批判》也是健康的试金石。我常常自以为在体力方面日益强壮,敢于去阅读这部折磨神经元的著作,何况我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把这部著作从头到尾思考一遍”。今天应该也是一样!俺喜欢它,是因为现代作者从他一生的生活环境,当时的语境,一步一个脚印的介绍了他哲学思想及著作产生的心路历程。它不像现在一些哲学专家介绍的某些西方哲学,就像从一个空中楼阁之上建立了另外一个更加虚无飘渺的哲学泡泡。
“康德认为他的一般思考虽然可信,但不可靠。不管怎样,他的思考开辟了“一个从不同居民特性的比较出发作出适当猜想的广阔领域”。是吗?“康德作为按照牛顿的数学原理和哲学原理为指导的自然哲学家,设计出了自己的宇宙模型,并且在想象中一直深入到遥远的时空。但作为一位灵魂的形而上学者,他在梦幻中漫游,将自己带向了作为研究人员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地方。他使灵魂脱离地球,以便让它们能够接近宇宙天体”。然后,他从哲学家休谟那里,借用怀疑论的锤子将哲学或者信仰的某观念开砸。仅从此角度,是乎可以看清他哲学双重含义之道道。怪不得,过去以德国为代表西方哲学不仅不容易学,历史上德国教会,也禁止他谈宗教信仰?因为,特别是他就像是思辨的心理学、宇宙论和神学这三个基本概念方面的红卫兵,他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破坏,为欧洲现代的后形而上学的思考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
"好树结好果子“。一个人及其思想,学说都应该是如此?康徳在他的性格中没有弄虚作假。虽然他以最清晰的信念思考了许多:“我永远也没有勇气说出来的东西,但是,我永远不会说出我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 用现代的语言看,这就相当是在说,只能够说忽悠的话。这也就是他那个时代,西方哲学家代表!因为他的特点是在他那里是“先有解决办法,后有问题,先回答,后提问,先建构,后解构”。尽管他的存在主义的和哲学的发展中,客观上,他无意或者有意发挥了三个关键问题: “我的灵魂的同一性是什么? 宇宙的绝对整体是什么? 上帝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简言之,他是出生在基督教家庭,从基督教内部,曾经是化妆很好的,挖西方基督教思想墙角的高人。可惜,当时西方社会不少人,就像人被卖,还在为他数钱。估计,今天没有人在乎他当时是否真的,搞懂了牛顿的微积分或者力学原理。反正他已经传名留世。但是,他最终真的成功了吗?信仰寻求理解。是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信仰的历史难道不是还在继续发展?历史发展的动力又是什么?从其后人纳粹主义的果子,历史是否需要反思,他开始的所谓“启蒙运动”的问题,讽刺的是否,他反而成为了,其后人反理信主义,纳粹思想的祖师爷?他的性格分析不是有进一步的说明?国人对于他不能不小心?总之,是乎不能太迷信他了!他显然建立不了“没有上帝的道德”。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在西方,特别是对于信仰方面的问题,没有什么不敢说的。因此,若有人说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必然走向末落或者终结(数理分析语言哲学除外),这没有什么稀奇。然而,有意思的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东方,缘由对于信仰的探索越深,哲学会越来越强大。甚至将来西方来中国,学习诗语言留学生,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在这种语境下,诗不仅仅可言志,还言理,言信。总而言之,诗有三言!
本书作者开始在书中就有困惑,现在,为什么康德哲学在中国会盛行?当然,这种哲学家的担心也许不是没有理由,就看如何发展。只从正面想,个人以为,其实,尽管有多种不同因素或者解读,但是,不用懂哲学的读者都回,你懂的。就像:一声春雷震天响,文理全才诗泡泡中,还会冲出世界级,新一代思想大师?就像大批的麦子熟了,就在等候收获的农夫。这正所谓,大道至简,不观全局不足以为谋。感谢本书的译者们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