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读后感900字
广州十三行独特的历史,其实是一口通商导致一口独大的畸形历史,十三行局部的富有是以牺牲全局利益为代价的,因此当全局衰败的时候也就必然决定了它的悲剧下场。 当然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很大原因。 闭关锁国的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这种手段太简单、太被动、太消极、太落后了,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此外,消极的防御未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和封闭落后,致使大清国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逐渐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作为那时的商人阶层,清朝既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又没有文化上的包容,还缺乏道德做支撑,这样,即使积累下大量财富,在看似繁盛、实际却根本无法真实掌握自己主权与财富的时代,这些财富也只能算是暂时的,或者成为官府敛财的工具。清政府给商人以垄断权并不是为了支持私人企业,带动经济,而是把商人作为工具,替自己敛财。清政府和地方官员都把十三行作为取之不尽的“天子南库”,进行无休止的压榨,各种“捐输”和实际也由行商出资的、向清廷进献洋货等等,使得行商们手头资产更为紧张,很少有足够资金投入到贸易中。处于这种地位的伍秉鉴,无论财富再多,也无幸福可言。 首富垄断性的对外贸易为他带来巨大的财富,但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成于斯者败于斯”,成事之由正是败事之因。十三行的悲剧,怡和行的悲剧,则不仅是依靠腐败官府发展工商业经济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悲剧。“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给现代企业一个深刻的教训,即在中国这个传统官本位的社会中,经商不与政府官场发生任何联系是万万不可能的,“官商结合”“政经关系”虽是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但也常常是一种典型的悲剧式的“其兴也快,其衰也快”的赢利模式。权钱交易虽然有挡不住的暴利诱惑,但商人与官场牟利,无异于与虎谋皮,这种商业悲剧一旦发生,商家所付出的代价不是被强权的猛虎吞食,就是与其同归于尽。所以我们要反对不健康的“官商结合”“政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