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古代史》读后感900字
读后札记:
读张鸣老师的师,让人有天马行空,纵横千年的感觉,有直面透视、不留情面的感觉,有辛辣深刻、发人深省的感觉,充满知识的张力与分析的深透,一个个鲜活形象与处一近智慧跃然纸上,试摘几条。
1.没打算做行尸走肉,像猪一样活着,那样的活,比死了还难受。
2.临死前,张衡大叫,我为那个人干了那么多缺德事,怎么可能指望活下去!张衡,可惜了。
3.朱买臣,福贵不还乡,如衣锦衣行;覆水难收;人什么时候都不要气绥,什么时候也不可看轻别人。
4.丙吉的特殊之处,是绝不因为他跟皇帝的关系而显露丝毫的特别。除了宽厚,没听说他有什么政绩,更没见他在调和阴阳方面,有什么表现。但他的位置很稳,一直做到死。死前,皇帝还特意征求他的意见,谁可以接任。一个在民间吃过苦的皇帝,知道感恩,一个同样在民间混出来的高官,不居功自傲。虽然不是明君配贤相,倒也令人感动。
5.黄霸,狱中学尚书。
6.马周死时将文案付之一炬。自古以来,领导只要是个明白人,都得用能人,品质好的能人。但前提是,必须得让他放心。
7.苏味道的模棱与娄师德的唾面自干,其实是一个路数。
8.前面的秦桧也多,后面的秦桧也多,干吗总拿秦桧一个说事。
9.历史上王朝政治的三大祸患:宦官、女主与外戚专权。
10.俗语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11.宋朝是个对士大夫相对宽容的时代,居然也有乌台诗案(即迫害苏轼案,御史台又被称为乌台),有人引为宋代之耻。沈括告密所致。
12.御史的首要使命,是矫正人们的非礼行为,进而遏制逾制和僭越,将不臣之心泯灭在萌芽里。
御史,首要任务是抓忠诚!
13.读书的两大用处:1.出谋划策,2.拍马屁。
14.潘安不仅貌美,而且文章写的也好!
15.后世史家,公认汉唐的制度有其优越性。其优越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集体决策机制,任何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朝廷重臣的集体讨论,朝议和廷争,才能拍板。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实话实说,而不必担心受惩罚。即使形成了决策(诏令),某些专门的机构,比如门下省,也可以封驳,即打回去重议。而御史台的谏官,也可以提意见,让皇帝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