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户为中心》读后感1900字
先说说主编,黄卫伟老师,人大商学院教授,华为公司首席管理科学家,是《华为公司基本法》(1998年)的执笔人和起草人,对华为文化知根知底。而《基本法》在华为的作用就像美国宪法在美国的作用,是一部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华为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其第一条就是“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再来说说这本书的构架,该书是华为公司内部培训教材,借鉴了《毛泽东语录》和《邓小平文选》方式的写作,处处彰显了任正非的个人思想。当然,任先生也的确带有那个时代的遗风,只是他把这种革命的气息从政治引向了商业。以制度保证了公司的价值观不发生异化和扭曲,以保证华为就算没了任正非也会有未来。除“基本法”之类的很多规则,华为引进了IBM的IPD、IFS以及LTC等等优秀的管理方案。但任也认识到,中国人不自主的“瞎”创新,常常是引进好的就立马改成自己的,结果是好的没学会,自己的又不能用,就是瞎折腾。并且,中国人的创新往往不是为了全局利益,而是为了炫耀自我或者提高小集体利益,是不顾大局的浪费式创新。这在很多公司,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都能看到。上面叫你亩产百斤,你就要亩产千斤万斤,违背历史和科学规律,一通乱搞,最后个人和部门得了眼前的实惠,公司却要为你的不负责任买单。所以,任先生对外来管理,特别是创新管理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思想“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好的东西先引进来,削足适履的去适应和遵守,然后习惯了再结合自己特点缓慢的更新,最后执行下去)。不过,任一旦离开华为,这些制度还能否一以贯之,是个问号,因为目前的华为制度全靠他强力推进并保障的。每年3000万美元的提升管理开支,在他走后,有几个接班人愿意再投?毕竟,华为已经是国内甚至世界范围,都已很优秀的公司了。
为了解决中国公司不会因领导人更迭而发生重大变化这一难题,避免出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确定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和“坚持自我批判,是自我纠偏的机制”的基本价值观。全书也就是以此为名的。
来,叨叨cosplay。
1.关于公司。公司需要提供一个健康、公平、高效的平台。并且用制度和规则(激励和奖惩)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转。只有用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并为之画一个边界,或者叫底线。公司必须紧盯企业的终极目标——利润,狠抓财务和人力管理。对于技术创新必须站在客户实用的角度来提升或者修改,而科学合理的管理就是实现以上所有的基础工具。
2.关于决策层。也就是老板,只做好两件事就行了。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和用好人。看似简单,其实难。好在内部环境现可交由管理层来负责。但外部环境就要亲力亲为了。在中国,外部环境不光指市场,更有政府及无数部门。不过政府很好打交道,因为都是人民的,所以很“方便”。最难的就是用人,知人善用,德才兼备。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善待手下的成绩和失误,据实审视战略决策。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板已经听不进任何的意见建议了,我就建议你赶快闪了,此项可参考曹县县委书记金三胖。
3.关于管理层。承上启下的角色,很容易变成谄上欺下。其实只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站在公司大局来实现员工的权利义务。也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任正非认为,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妥协。“妥协”是彼此为了解决问题达成一种有条件的共识或者适当的一种交换。但它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更是一种美德。而不明智的妥协,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会付出过高代价或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妥协,能够消除冲突,实现“双赢”和“多赢”,还能学会宽容,保持开放心态。(其实,除了公司,政府也能用。目前美国人用的就是“妥协”治国,这才有了我们周首法特别鄙视的宪政和司法独立出现。)
4.关于执行层。这是公司的基础,公司的生存和成长全部依赖于所有执行层的具体工作。而且执行层不是固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在具体执行一项任务的时候,也是具体执行人。执行层的每一个具体角色都应当具备三个必要条件。A.站在客户的角度主动思考一切与工作有关的问题,因为钱是客户给的。B.站在客户的角度学习提高并检思自己,因为客户的要求理应是多变的。C.站在客户的角度抓好执行,因为客户可以花钱购买你的服务或者产品,也可以去别处,慢了就要挨饿。执行层的执行力就是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并不是要增加工作时间,增强劳动强度,而是要减少无效率的工作,即不做重复的,无用的工作。
最后,说说华为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