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读后感1300字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思想】墨子核心思想提出了兼爱的主张:爱人如己。推崇尧舜禹的知行合一执政理念,夏禹最重要的功绩是治水,是劳动,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刻苦精神。
尊尚自律: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度数,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追本溯源: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而曰:“天下之乱,皆起不相爱;使天下兼相爱,治矣。”
做事的准则,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标准,如何能做到这个标准,就要用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来解释:“你如果爱人,别人也会跟着爱你;你给别人好处,人家也会跟着给你好处。”
《礼记•礼运》的一句话: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以墨子言:“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兼爱】对于兼的精神,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底。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若吾言非语道之谓也,古者文武为正,均分赏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即此文武兼也。
诗经《大雅》曰:“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故兼者,圣王之道,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非攻】墨子说的非攻,不只是阻止战争,而是要清楚地反对战争,严厉地谴责战争。他所看到的重点,是许多人在面对攻国战争时的双重标准,一般杀人是严重罪行,却对横尸遍野的战争采取支持、赞成的态度。
态度:圣王的智慧是不再增多创造,而是表现在减少、取消。如果以现代语境来解释,可以解释为:断舍离;对自身的欲望要减少、取消,不必要的享乐要断舍离,集中精神去做有利于大众的事情。
墨子的核心主张,还包括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和明鬼,其基本方向都是对应当时现实,并且对旧有的封建贵族文化提出质疑、修正。对其思想,可以采精去粕,很多大道理都是相通,善于运用才是王道。
【节用】加轻以利:不管是衣服、住所、兵器或交通工具都是同样的道理,先弄清楚这种东西的功能是什么,然后纯粹从功能上考虑,有助于增加功能的就是好的,无助于增加功能的就去除不用。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故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结语】以“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做为结束语,墨子的精髓善待自己慢慢消化,孔子树立仁义而有仁义的对立面,而个人更喜欢墨子的兼爱精神,以墨子精神而共勉之。
——没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