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小品》读后感1200字
闲暇时适合温性的文字,周末花两个小时读汪曾祺老头儿的书再合适不过。作者以往日趣事开篇,甚至索性直白告诉读者“这些散文大都是独坐所得,因此此集取名为《独坐小品》。”京派作家不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品性,篇章间不讲究严谨的结构和逻辑,娓娓道来的生活闲事通过文字活脱显现出来,平淡间看出些真性情。
避开汪先生的热门书籍,《独坐小品》结构简单,分为自序、人物品、文章品和山水品四章,平淡琐事背后所有的元素似乎都可以归为三个:沈从文、昆明和饮食。沈从文是帮助他度过生活难关、亦师亦友的人生导师,文字不经意间总会流露出真挚的情绪。昆明是他念书和思想自由的地方,那方城那谭水不仅仅是记忆,更是无忧生活的点滴。饮食是他的“杀伤性武器”,每次看汪先生写闲食小吃都会食欲大发。只言片语摘录如下:
1、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的生活。看来,这二位中年时也是很会生活,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他们为人一定很好,很厚道。他们还一定不贪权势,甘于淡泊。夫妻间一定不会为柴米油盐、儿女婚嫁而吵嘴。
2、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3、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4、成都小吃谁都知道,不说了。“小吃”者不能当饭,如四川人所说,是“吃着玩的”。有几个北方籍的剧人去吃红油水饺,每人要了十碗,幺师父听了,鼓起眼睛。
5、黄豆对中国人民最大的贡献是能做豆腐及各种豆制品。如果没有豆腐,中国人民的生活将会缺一大块,和尚、尼姑、素菜馆的大师傅就通通“没戏”了。素菜除了冬菇、口蘑、金针、木耳、冬笋、竹笋,主要是靠豆腐、豆制品。素这个,素那个,只是豆制品变出的花样而已。
6、狮子头是淮安菜。猪肉肥瘦各半,爱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细切粗斩”,如石榴米大小(绞肉机绞的肉末不行),荸荠切碎,与肉末同拌,用手抟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锅略炸,至外结薄壳,捞出,放进水锅中,加酱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汤放入深腹大盘。狮子头松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与之相比。
7、湖南人爱吃腊肉。农村人家杀了猪,大部分都腌了,挂在厨灶房梁上,烟熏成腊肉。我不怎样爱吃腊肉,有一次在长沙一家大饭店吃了一回蒸腊肉,这盘腊肉真叫好。通常的腊肉是条状,切片不成形,这盘腊肉却是切成颇大的整齐的方片,而且蒸得极烂,我没有想到腊肉能蒸得这样烂!入口香糯,真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