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原生态实录:村官难当》读后感1000字
书中描写感觉比较真实,村里的,乡里的,县里的,基层的种种事物逻辑和圈子文化有一定的表达反映,诸多也没有做理想化的处理,如何解决这些固症关系到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明天。
法院下放,高领茶香。张卫民的确一心为民,开始发现问题,解决村里老班子的顽疾;继而看到种茶良机,采用新方法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心为他们谋福利,一两年下来,为民同志在群众中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不妄他的名字。
按理说,为人民做实事应该得到进一步升迁,但基层的逻辑不是这样,基层直接为人民服务,但人民却不是基层干部的主人。基层的一切是要县里乡里排版决定,于是乎,就有了一年干事建威信,二年逢迎哄领导,三年活动迎升迁。这不能怪某些人,顶层规划的制度设计决定了那些积极争取进步的人不得不这么做。只妄费了国家的好多资源,辜负了群众的多少期盼。
圈子文化里,关系是很关键的,也很微妙。同学(高玉虎和雷鸣),同乡,甚至是聊的投机的伙伴,都会发挥作用,还有就是运作跑动,一年三节加生日,探望活动是必要的。高玉虎的设计描写很是典型,想到了很多乡镇干部的政治手腕,下村揩油、建企业谋私,专权而后营私谋升~基层好多地方成功的感觉都是这些人。
张卫民是个好人,律己为人,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没有关系和与领导交往上的却是导致其年年错失优秀。承诺是空的,事业上的不顺心,却没有打扰他内心深处的宁静。做人么,能问心无愧也很难得,看着那一片片茶园,他应该是欣慰的。所以,他也不怕各种刁难,依然争回了自己第一书记的位置,在合理制度的规范下,光明冷落没有什么怕的。
最感慨的是上访事件的影响,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势下,上访就是执政者的伤疤,就如同挂科了,废你的致命一击。这也就是各地全力以赴堵截追讨上访的原因吧。但上访真的有那么可怕么?如果也有好多人利用政治规则去陷害一些良好的官员呢?!高德标典型的村霸,谋划的侄子上访,不就成了一心为民做事情的张卫民进步的伤疤?
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清楚的表达了现实基层中的种种问题,村霸、乡霸、他们处理事情的粗糙手段、以及村民的小农局限性,并且没有理想化的通过一个正义的主人公去解决这些问题。优秀的主人公陷进了这种圈子,没有能够打破圈子获得成功,也在表达这种制度上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
前路漫漫,让我们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