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读后感800字
一直用四川话读完了这本书,亲切又疏远,熟悉又陌生。我所伫立的青石板,曾聆听了多少年多少人的脚步声,欢闹声和悲泣声;我所轻划过的土墙,曾见过了多少暴风雨和阳光,始终岿然不动,立在中间,客观的沉默。
曹万生老师所著的《现代汉语文学史》里提到了李劼人先生,曹老师认为李劼人先生还没有获得现代文学对他该有的关注。李劼人先生的文字平实不直白、克制不冷漠,写作手法更是巧妙,尤其是心理描写,印象最深刻的,是罗歪嘴为蔡大嫂心动那一段,不直白却又恰到好处:“罗歪嘴仍站在那里,不经意的伸手去将豆角叶子摘了一片,在指头上揉着。”“一片揉烂了,又去摘第二片。”着实可爱。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实”。李劼人先生热爱这一座城市,却没有因为热爱就加以粉饰,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都那么真实、自然,没有完美的形象,只有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或积极,或麻木,或见多识广,或愚蠢无知。无论怎样,都是生动的人。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的,真实的东西必然是不完美的,是有瑕疵的,也正因为这瑕疵,才更动人。
死水微澜,对于蔡大嫂来说,蔡兴顺是她的“ 死水”,罗歪嘴是她的“微澜”;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备受凌辱的社会环境是“死水”,力图改变现状的有志之士们是“微澜” ,义和团也好,维新变法也好,都无法让这“死水”再向东奔去,唯有挖沟建渠,另寻出路。一直觉得谈一本书的社会意义显得大而空,但揭示社会规律,让这个社会不断完善的,不正是那些看起来大而空的理论和思想么?尤其是以动荡环境为背景的作品,更是如此。真正的写作者从来不是只谈春花秋月、人生抱负;还需要为无法发声的人发声,为不能说话的人说话。这样的作品才更显得有价值不是么?
正如木心先生所言:“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读者解读书本,天马行空的妄言,也算是二度创作的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