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佛学概论(中文版)》读后感_2000字

《牛津通识读本:佛学概论(中文版)》读后感2000字

这是我截止目前读过的最好的佛学入门书籍,没有之一。尽管内容不是很全,但佛海无边又怎能全?忍不住去百度了一下作者,能找到的信息很有限,关大眠:曾就读于牛津大学东方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伦敦大学历史系,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佛教伦理学和生物伦理学。这少得可怜的信息也印证了我的猜想,集学者的求是、科学研究者的严谨和逻辑性于一身,同时又因为研究对象为佛教,自然缺少不了“宗教”的神秘性方面的解读。通篇读下来,就会发现这些身份对呈现在面前的这本书来说缺一不可。本书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佛教的基本常识概念。堂堂净饭王之子悉达多本“应该”过着王子雍容华贵的生活,可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他注定是要走向渡化众生这条路的,当他见识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生老病死“四相”时,顿觉人生实苦,毅然逃离皇宫寻求解脱之道。拜师所达到的短暂“解脱”和苦行都未能解决他的问题,最终放弃这些极端方法,采取“中庸”之道,在菩提树下证得菩提,自此开始了他的说“法”之路。而他的说法内容就是佛教基本常识的核心要义。书中对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十二缘起、贪嗔痴三毒、苦、无常无我三法印、八正道、业障果报、六道轮回等基本内容都进行了解说。随便翻开一般佛学书籍,通常都能够看到这些佛学常识,但在我有限的阅读储备中,这本书的逻辑性和可理解性是最好的。它把那些可以囊括到一个体系中的概念链接到了一起,很便于从逻辑上整体理解这些思想。

2.佛教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历史和发展。佛陀主张云游四方渡化众生,这就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他不推崇像其他宗教一样要有一个教主,致使在其圆寂后关于他的教义问题出现了纷争,分裂成不同部派,目前主要有上座部和大乘佛教。本书主要介绍了佛教在亚洲和西方两个地区不同国家的发展和本土化的过程。诸如我国的汉传佛教和西藏密教,汉传佛教以禅宗最为闻名,自初祖达摩至六祖慧能基本完成了禅宗的本土化过程,且对日本及西方其他国家佛教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者着重介绍了西方的佛教发展,在西方,佛教的发展较晚,主要通过学术,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的著作和亚洲移民三种途径传播。作者认为佛教在西方快速发展的原因要归功于其与西方的科学和意识形态很少发生冲突,当然,这是站在西方人的角度来看的,不论是西方也好还是东方,究竟是佛教本来就如此兼容并蓄还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各自的价值观进行了需要的解读呢?这一问题的无法求证,但却都是能够说得通的。

3.佛教的修行方法及现实意义。佛教修行常用的方式是“禅定”,佛陀最初拜了两位师傅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的短暂解脱境界,但他还是放弃了这种修行方式,终得涅槃。但由于佛陀是在禅定状态中证悟的,所以,禅定便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修行方式,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般若一起构成到彼岸的六度,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尽管我国禅宗提出一茶一坐、一住一卧皆是禅,但对于普通修行者来说禅定是比较好的实践方式,六祖提出“定为慧体,慧为定用”,戒定慧三学本就无需分割。佛教的发展必须要能解决现实问题,大至世界和平、国家人权,小至个人生老病死、生活困惑等问题。本书列举了人权方面的一个辩证思想,很有意思,佛陀成“佛”表明人人皆具佛性,所以,人人平等,佛教的戒律不杀生等更是体现世间一切众生皆平等,是更广义的权利。但佛教又提倡“方便之门”,诸如一个“坏人”要杀一个“好人”,为了阻止这场杀戮,杀了那个“坏人”是被允许的,因为这种特殊情况要从动机上来辨别,这是一个类似白色谎言一样的甜蜜悖论!也是优秀的辩证。单就此看,佛教能解释的问题的确太多太多。

佛海无边,任何解读都对,又仿佛不对。所以,我很喜欢本书开篇“盲人摸象”的比喻及从以下七个维度(一)实用性和仪式性,(二)经验性和情感性,(三)叙述性和神话性,(四)教条化和哲学性,(五)伦理性和律法性,(六)社会性和组织性,(七)物质性来分析佛教,佛教本身并没有对与不对,信众也没有错,只是大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各取所需。“有神论”就不对嘛?人是可以很坚强的,但人也真的可以很脆弱,在将要沦陷之际,姑且相信一下有个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不好吗?烧烧香拜拜佛又有什么要紧?!生老病死本就是常态,但能看开的人少之又少,它让我们抛却执着从容平静面对必将到来的结果又有什么不好呢?它说六道轮回让我们怀有敬畏同时又怀有一丝希望不会让生活更美好嘛?佛学又是一个很博大的哲学体系,其中的辩证思维和主流意识形态并不冲突,想用其来指导生活是毫不成问题的,关键就看自己怎么解读了。儒释道本就殊途同归,而且以我现在的知识储备不得不承认我更喜欢佛学多一些,而更多的是注意它的哲学层面内容,自然、辩证、不拘一格给人以一通百通的感觉。而且这门发展的科学还在继续发展着,所以,姑且就做个盲人摸一摸吧,弱水三千只取自己想要的那一瓢,佛海无边,实在不该班门弄斧,希望没有“谤佛”才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163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数学西游记》有感350字

    数学,是我们必须学好的一门实用课程。《数学西游记》的作者李毓佩把一些十分有名的奥数难题巧妙地安排进了故事中,所有题目的解答也被安插进了文章中。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假如有一天…

    读后感 2022年7月20日
    183
  • 读《童年河》有感800字

    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多姿多彩,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身边悄然流过,转眼即逝。 《童年河》的作者是上海著名散文家赵丽宏。文中的主人公洪雪弟是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

    读后感 2022年7月13日
    161
  • 《老子》读后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6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今天我在龙应台的《目送》里读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老子》,这篇文章其实主要不是讲述老子生平事迹的文章…

    读后感 2022年10月23日
    51
  • 《学习抗疫英雄,争做时代新人》观后感600字

    为了春回大雁归 观《学习抗疫英雄,争做时代新人》有感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七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这天对我而言,却是特殊的、会让我一直铭记的日子──这天是经过十四亿国人的共同努力,…

    读后感 2022年7月11日
    100
  • 《梦游之地》读后感400字

    如梦呓般的文字在书中流淌,像诗。 作者是莫桑比克的葡萄牙后裔,现在是该国家最有影响力的作家。非洲文学,的确没太看过,而且对非洲的一直就是两个印象来回交互,一种就是《战狼》,《血钻》…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35
  • 《夏洛的网》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夏洛的网》是一本让我忘不了的书。它是美国作家E.B.怀特所著,讲了一只和一只蜘蛛之间的和感人故事,既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我看了书后,就觉得非常感动,打算继续重新研读…

    读后感 2022年7月29日
    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