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若不系之舟》读后感1000字
上大学之后,我已经很久都不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了,书架上的林语堂、鲁迅文集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得不到我的“宠幸”。
我知道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但是因为它的安逸和舒适,我也不那么想去改变它。
这本书本来也只是我无聊复习中的一种调剂,其实我早在学期伊始就已经准备阅读这本书了,然而,然而……
我是一个安于现状不喜欢改变更害怕或者说抗拒冒险的人,身体里有太多的不安全感提醒我自己,“你要这样这样,千万不要那样那样。”但是想得太多又是我另一个毛病,总是处在一种矛盾纠结当中。
作者的看法、经历就刚刚好,怎么说呢,打败了我的很多执拗吧。她很真实,不去标榜不去炫耀,也不去灌输人生哲理心灵鸡汤,看到她旅途中的狼狈,抱怨和不快,真的觉得挺逗的。目前来说,我是一个没办法走到远方的人,经济条件实在是太不乐观,以前我也没想过自己能走多远。
我一直是宿命论者,出身,家境,遭逢过的不幸,让我的性格很矛盾,挺讨厌的矛盾。
我会执拗于过往的记忆,也会因为生活中很多小事心生不快,我很容易陷入自我责备的状态,脑袋里会突然蹦出一个疯狂的想法,然后迅速扼杀它。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又什么都想要。
唯一的感觉是,累。我总在想着,应该会出现一个大智慧之人,为我指点迷津,或者应该天降神迹,为我指引前路。然而遇见的人太少,神迹更是无处可寻。
看这本书,让我大呼过瘾。我走不出生活的束缚,却可以看另一个人的追寻。
我没有去过那些地方,见过那些人。她却一一向我叙述。
她的窘迫她的害怕她的狂喜她的深思,都一一被我感受到。我感受到的却又不仅仅是她感受到的。
人为什么要去旅行呢?为什么要上路呢?是富裕安定闲适的旅行好?还是穷苦自我折磨式穷游好?谁又知道呢?
很多人觉得自己去了西藏心灵就会得到净化,觉得自己上了路,就会找到人生的答案。世界上哪来这么简单直白的事?
只是一种合适罢了。有的人,她适合去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安静地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也会很清澈纯净。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但是绝对不会喜欢现在的自己,囿于太多东西的自己,我尚不能去远方,以后能不能去也是未知,但是总还是觉得这本书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在这种“获知”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但是不一定就是盲目的向往和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思考方式。
当然,“自由”是一个很美好的词汇,以前我没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