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和鉴赏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此诗约写于宣宗大中二年(848),时年四十六岁的杜牧由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市)刺史卸任,返京任职,途经金陵。泊:停舟。秦淮:河名,流经今南京市地区,入长江。秦淮河有二源,东源出今江苏省句容市华山、南流,南源出今江苏省溧水县东庐山、北流。二源会合于江宁县(今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西经金陵城(今南京市)中,北入长江。相传此河乃秦始皇掘山成流,并命名淮,故称秦淮。

(2)烟:烟雾。笼:笼罩。寒水:指秦淮河的流水。沙:岸旁沙滩之地。

(3)近酒家:秦淮河边酒家附近。

(4)商女:酒家歌女,多指江北扬州来的歌妓。

(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为南朝时陈朝后主陈叔宝的作品,反映宫廷腐化生活的靡靡之音,后人引以为亡国之音。

【赏析心得】

大约于宣宗大中二年(848),由于宰相周墀的力荐,四十六岁的杜牧才结束长达七年在僻左之乡漂泊的宦游生活,返回京城长安任职。这诗便是由睦州经秦淮河,入长江返长安,途中夜泊秦淮,有感而发的一首绝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在一个月色迷蒙而寒冷的晚上,诗人乘舟路经金陵,来到了秦淮河上。如烟的薄雾,笼罩着寒冷的流水,惨淡的月光,笼罩着近岸的沙滩,河面一片迷茫凄凉。金陵为六朝都城,历为繁华之地,秦淮穿城而过,两岸酒家林立,笙歌宴欢,又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享受游乐之处。当诗人之船“近酒家”,停泊在秦淮河畔时,岸上传来了笙歌阵阵,丝竹之音缠缠绵绵漂荡在水面上。诗人发现,岸上的繁华喧闹与河上的惨败凄清,竟然如此不和谐地共存于秦淮夜空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旅途困顿、船中歇息的诗人,静下心来,却难以入眠,因为岸上传来的靡靡之音,竟然是亡国陈后主作的《玉树后庭花》。仔细一听,婉转润滑的歌声,是扬州歌女特有的歌喉发出的。诗人想:这就怪了,来自江北扬州的商女,不了解南朝后主亡国之恨,在其亡国之都(金陵),隔江演唱靡靡之音,是为了养家糊口、生计需要。但点歌欣赏的却是晚唐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他们为什么如此麻木不仁、醉生梦死呢?

过去的亡国教训、当前的乱象丛生、未来前途茫茫,想到这些,诗人睡不着了。于是,他在岸上靡靡之音仍不绝于耳的情景中,写下了这首警醒当世、警策千古的七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05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鹬蚌相争文言文道理

    鹬蚌相争文言文道理   导读:鹬蚌相争的释义为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常与〝渔翁得利〞连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鹬蚌相争文言文道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鹬蚌相争   赵…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4
  • 《鷧鸟中计》原文和译文

      “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原文和译文(翻译)   原文:   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41
  • 陌上花·有怀

    朝代:元代 作者:张翥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关山梦里,归来还又、岁华催晚。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绿笺密记多情事,一看一回肠断。待殷勤寄与,旧游莺燕,水流云散。满罗衫是酒,香痕凝…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577
  •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及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①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27
  • 照镜――白居易诗词全集

    照镜 [唐] 白居易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4
  • 《晋书·何攀传》原文及译文

      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