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菊》原文、注释和鉴赏

郑谷《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

(1)王孙:对富贵人家子弟的泛称。蓬蒿:指蓬草和青蒿,均为两种长势较高的野生杂草。

(2)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近鬓毛:欢度节日的人们,将菊花插在鬓发之旁。

(3)瓦松:一种生于屋顶、瓦楞之间的野草,它形似松,实非松,既无观赏价值又无实用价值,俗称“瓦松”。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咏物诗,又是作者一生的自画像。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诗一开头,作者就以揶揄的口气说,你们这些富家子弟,莫要把菊花看作蓬蒿一类的野草啊,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男女老幼个个都要采摘一朵,把它插在头上,贴近鬓毛,表示喜庆啰。这是因为,唐末统治者崇尚浮华,不种稻黍栽桃李,不用人才喜浮夸,因而,王孙公子们也就趋而从之,专喜鲜艳奇葩,而弃梅、兰、竹、菊这些幽幽淡泊花木于不顾。所以,作者故意以诗讽之,与他们唱唱反调。“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三、四句陡然一转,作者点出菊花特点,写出其淡泊姿质,表白自己胸怀。当霜雾打湿大地,鲜艳桃李早已凋谢多时,在荒郊野外的池边岸上,菊花却迎着朝阳微笑开放,它们的花瓣满含晶莹的露珠,默默地在秋天中散发淡淡幽香。作者最后表白:从来不羡慕那些高高迎风摇曳于屋顶之上的瓦松,它们“高不及尺”,却占据高位;根基浅薄、“下才如寸”,却张扬过世;它们形酷似松,却全无松的质量。一句话,瓦松“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唐末就是在用人上重用“瓦松”,而摒弃“菊梅”,从而加速了它的衰败消亡。

这首咏物诗,通篇无一菊字,而处处写菊,本色笔墨、淡淡写来,菊的淡雅品质不言而喻。以菊喻人,淡泊处世、德操坚守,这就是诗人郑谷一生的自画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1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词…

    古诗文 2022年9月4日
    385
  •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原文及译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3
  • 李贺作诗

      《李贺作诗》讲述了唐代诗人李贺李作诗的习惯及其的诗歌才华,表达对李贺的赞美。 文言文   版本一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46
  •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古诗文 2020年3月19日
    660
  • 文言文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中)

    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 17. (2016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锦瑟》中“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4
  • 文言文阅读:师旷劝学

    文言文阅读: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