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九曲棹歌》原文、注释和鉴赏

朱熹《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注释】

(1)此诗当是作者晚年所作。武夷山九曲溪之第五曲,为平林渡一带,水流平缓,丹霞林立,溪北耸立隐屏峰,峰下有紫阳学院,朱熹晚年创办,并在此讲学十年,为武夷山风景区精华之一。

(2)仙灵:武夷山名,与神仙有不解之缘。相传道教说,武夷山神为汉武夷君,掌管土地和人民,山因此得名。各路地仙修炼功成后,均要聚会武夷山,经过考核、脱胎换骨,才能进入天上仙班。

(3)曲曲清:武夷奇胜在山,尤在水。武夷之水精华就在九曲清溪,玉带盘绕,环结成曲,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溪”的九曲胜景。

(4)棹歌:舟人撑筏划桨时唱的歌。

【赏析心得】

人们传统的看法,朱熹是一个道貌岸然的理学先生,总是在书院里正儿八经地讲授那些四书五经。读了这首诗后,很多人脑中或许就要改变一点他的形象了。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开首两句,作者就点出武夷山的特点就在于,山上有仙灵、山下九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后两句,作者似乎就在卖“关子”、打“广告”了。他说,九曲溪中的九曲清流,每曲都有绝胜之景,要想知道吗?那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耐心地听听舟人引吭高歌的两三声吧(竹筏奔流如梭,也就只来得及听到两三声)!九曲第一曲,大王奇峰拔地而起,武夷宫前宽畅豁达,半山之腰的多处岩穴为真人修炼之处,藏有许多升天后的“神仙蜕骨”;第二曲,玉女峰下,碧流成渊,为仙女淋浴的浴香潭;第三曲,溪水左折如钩,小藏峰有虹桥奇观,山腰穴内藏有艘艘千年仙舟;第四曲,大藏峰横空盘立,卧龙潭上仙钓台,隔溪相望;第五曲,水流平缓,丹霞林立,峭拔挺秀的隐屏峰下武夷精舍,书声琅琅,这就是作者创办讲学的紫阳书院。后面四曲,非岩即滩,溪水清澈、曲曲奇景、美不胜收。

孝宗淳熙十年(1183)秋,闲居在山阴的五十九岁的陆游,听说比他小五岁的朱熹在武夷山办学、收学生,特地写了《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绝句五首给他,其中有一首云:“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诗中批评朱熹只在山中讲学,不顾人民痛苦,忘记了南宋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其实,陆游的板子应打在南宋皇帝和权臣身上,无论是朱熹还是弃辛疾,他们呕歌祖国秀丽山河都没有错,他们并非不忧国忧民,而是当朝者迫使他们报国无门。朱熹十八岁登进士第,五十年宦途不可谓不长,可是在朝时却不满四十天。晚年遇韩侂胄执政,曾以其学为伪学,被严禁传播,乃到福建长溪去躲避。这样的处境叫他怎么去报国忧民?九曲唱棹歌,紫阳读书声,也算是他在无奈中的有所作为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1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杜牧于大中四年(850)秋,出为湖州刺史,这首诗是他临行前,留赠给自己亭院中之菊花的。诗中咏菊诵兰,勉励自己要永葆菊兰一样的高风亮节。   陶菊手自种,楚…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239
  •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00
  • 《南史萧颖胄传》原文及翻译

      :   萧颖胄,字云长,弘厚有父风。起家秘书郎。高帝谓萧赤斧曰:“颖胄轻朱被身,觉其趋进转在美,足慰人意。”迁太子舍人。遭父丧,感脚疾。数年然后能行,武帝有诏慰勉之,赐以医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7
  •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627
  • 忆秦娥・咏桐

    原文: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释:   (01)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3
  • 古诗题西林壁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译文及注释 题西林壁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