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咏牡丹》原文、注释和鉴赏

陈与义《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1)此诗作于高宗绍兴六年(1136)春,作者当时因疾去官,寓居浙江桐乡青墩寿圣院塔下,时年四十八岁,为有生的最后两年,此首当为他的夕阳之作。

(2)胡尘:外族入侵中原大地荡起的尘土,此指金兵入侵。汉关:泛指中原大地、北方领土。

(3)十年: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至作者写此诗时,整整十年。伊洛:即流经洛阳的伊河、洛水。此处即以伊洛代指洛阳。路漫漫: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被金兵占领,要等收复才能回乡,故曰路漫漫。

(4)青墩溪:在今浙江桐乡北。龙钟客:指自己是老态龙钟、衰弱多病、行动不便的人了。

【赏析心得】

靖康之难(1127)中,作者南奔鄂湖,备受流离之苦,直到绍兴元年(1131),才被召任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知湖州等职。高宗绍兴五年(1135)六月,作者又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青镇(即青墩)寿圣院塔下。次年三月,桐乡牡丹花开,也许别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对于来自牡丹之乡洛阳的游子来说,感受却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于是,他写下了咏物怀乡的名篇《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首两句,以倒叙方法,追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自从胡尘卷起,金兵攻入汉关,中原大地尽失。靖康之难以后,自己就忍痛挥别了伊洛两河、东西两京,同千千万万南逃人一路,踏上了流离失所、漂泊无依的漫漫长途。“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国亡家破、颠沛流离,往事回忆之后,作者看看眼前,更是冷寞凄凉,青灯古佛,蜗居一隅,举目无亲,唯有牡丹略解故乡之恋。更令人沮丧的是,自己虽未达半百年龄,却已是老态龙钟、衰态毕现,报国无力,回家无望。现在他能做的就是,独立在暮春东风中,久久地欣赏着眼前异乡的牡丹,想念着沦陷家乡的牡丹,作者将思乡之情、亡国之痛深深地埋在心底,悲苦到永远!两年之后,年仅四十九岁的诗人,便带着他那对故乡的牡丹之恋与世长辞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12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由唐代杜甫所创作。以下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出自 唐代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4
  • 《伤心行咽咽学楚吟》全词翻译赏析

      《伤心行·咽咽学楚吟》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6
  • 唐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杜甫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6
  • 曾参不受鲁君邑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释

      本文讲述的是鲁国国君敬重曾子, 送城镇给他, 但却多次被他拒绝, 表现了曾子高尚的气节。 文言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rdqu…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83
  •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和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和参考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6
  • 乔吉――【商调】梧叶儿_出金陵尘暗

       【商调】梧叶儿_出金陵尘暗   元代:乔吉   出金陵   尘暗埋金地,云寒树玉宫,归去也老仙翁。东北朝宗水,西南解愠风,船急似飞龙,到铁瓮城边喜落篷。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