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题西林壁》原文、注释和鉴赏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此诗作于神宗七年(1084),作者时年49岁。他在庐山游览十余日,作诗多首,最后游西林寺时,题在寺里墙壁上,作庐山诗的压卷之作。西林:即西林寺,一名干明寺,在今江西九江南庐山上,始建于东晋太元二年(337),晋高僧慧永所居,为庐山名刹之一。

(2)横看:正面看。岭:顶端有路可走的山,形长且平。侧:侧面看。峰:山峭拔而起,形尖且高。

(3)高低:一作“看山”。

(4)真面目:指全貌。

(5)只缘:因为。

【赏析心得】

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知州。就在这一年,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诗文中的一些字句,断章取义,说他讪谤新法,加以弹劾,逮捕入狱,关了一百三十天,是为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御史府。《汉书·朱博》:“博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故称御史府为乌台)。苏轼出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练副史。历经六个年头直到元丰七年,才改调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借此机会,他特地过江登庐山。经“乌台诗案”文字狱后,一段时间,苏轼心有余悸,不敢写诗著文。苏轼久仰庐山,今夙愿得偿,不禁喜形于色,盘桓山中十余日,饱览风光,写下了《庐山二胜》等记游诗,最后至山南西林寺,将《题西林壁》题于该寺墙壁上,算是游览总结,也是他庐山诗的压卷之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在庐山逗留了十多天,饱览风光之后,对庐山全貌有所了解,借最后游西林寺之际,要做个总结了,他的印象是通过横、侧、远、近、高、低、中七个角度观察和游览庐山奇峰秀岭,千姿百态、变化多端、高深莫测,越看越神秘,越来越迷离了。百思求解,经过大狱大贬,又将跨入知天命之年的诗人,终于悟出了其中原因,他叹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即景明理,通过自己游历庐山的亲身体会,巧妙地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富有诗味、蕴含哲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即景说理,借景物描写说明一个道理,写成有理趣的诗句,既蕴哲理,又有诗味,被称为理趣。理趣诗是宋诗不同于唐诗的一大特点,《题西林壁》便是其著名的范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彦休《崔尚书雪冤狱》“尚书博陵公碣任河南尹”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尚书雪冤狱 高彦休 尚书博陵公碣任河南尹,摘奸翦暴,为天下吏师。先是,有结客王可久者,膏腴之室,岁鬻茗于江湖间,常获丰利而归。是年笈贿适楚,始返楫,值庞勋构逆,阱于寇域,逾期不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是仪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120
  • 赏月的诗句

    赏月的诗句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竹里馆》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26
  • 张可久――朝天子 (二首)

      山中杂书   醉余,草书,李愿盘谷序[一]。青山一片范宽图[二],怪我来何暮?鹤骨清癯[三],蜗壳遽庐[四],得安闲心自足。蹇驴、和酒壶,风雪梅花路。[五]。   春思   见…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5
  • 高考文言文常见官职名

    高考文言文常见官职名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40个官职名   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诗歌虚词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诗歌虚词用法   [之 乎 也 而 何 乃 其 且 若 所 ]   一.【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