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吴文英

西湖清明

羞红鬓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瞑,尘波澹绿无痕。

 

【注释】

重茵:厚毯子,比喻芳草。“旧堤”句:杭州西湖苏堤与白堤交叉,形如燕尾。桂棹:以桂木为棹。

【鉴赏】

此词借景抒情,夹有奇幻之神采,同时具有较为浓重的感伤情调。本词前部分以描绘西湖美景为主,词人一开始便引出羞红的花面,清蹙黛眉,微微含恨。一个“恨”字,语出沉重,给全词定下了一个忧伤的基调。“恨晚风未落”句,更让读者不免提出疑问,词人身处西湖,难道竟无赏花之意吗?但词人主观的“恨”又难以阻挡大自然,尤其是西湖的这种环境美,那苏堤与白堤交叉就像燕尾双分,湖面上桂木桨的舟船像轻轻浮荡的水鸥,勒缰的宝马就倚着黄昏的残云。词人主观的奇怪态度与西湖美景显然成不和谐之势。接下来在词的中间部分通过词人的追叙正试着揭开这一谜底。

凝着哀怨的杨柳千丝碧绿,置身其中仿若进入了仙境,词人非常巧妙地过渡到追叙部分,既然是追叙,当然离不了对虚实环境的组合。“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隔花时见的只是背面,正与始句中的“羞”相对应。“逡巡”、“堕履”正是“惆怅”、“牵萦”的外在表现,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恰恰对照着词人的“肠漫回”,只可惜“数幽期难准”。

“明朝”句以下,西湖清明显出愁意,与全词起处形成鲜明的对比。陈洵云:“‘明朝’以下,天地变色,于词为奇幻,于事为不详,宜其不终也”(《海绡词说》)。这不难看出词人此时的真实心境。所以,在词的前部分出现的词人主观的奇怪态度与西湖美景成不和谐之势也就不足为怪,这谜团也就自然地云开雾散了。

整首词借西湖之景抒心中愁意,虚实结合,对照得当,层层设疑,最后走出迷宫的那一刹那确实令人叫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人有亡斧者的文言文翻译

    人有亡斧者的文言文翻译   导语: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32
  •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重点,下面是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欢迎参考阅读!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29
  • 【双调】沉醉东风(籴陈稻新春细米)

             汪元亨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5
  • “百龄,字菊溪,张氏,汉军正黄旗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百龄,字菊溪,张氏,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掌院阿桂重之,曰:“公辅器也!”督山西学政,改御史,历奉天、顺天府丞。百龄负才自守,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1
  • 王建《望行人》阅读答案

    望行人 王建 自从江树秋, 日日望江楼。 梦见离珠浦①,书来在桂州。 不同鱼比目②,终恨水分流。 久不开明镜, 多应是白头.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广西南部。②鱼比目;比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4
  • 人与时――鲁迅

    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  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  一人说,什么?  时道,你们都悔辱我的现在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