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注释】

玉纤:纤纤玉手。“冷于秋”句:指临夜的东风,比凄冷的秋天还凄冷萧瑟。

【鉴赏】

这首词从“梦”入手,写怀人,写旧情。一开始便博得读者的好奇心,想弄明白梦境何在?其实,这“梦”是很苦的,因为此时梦里旧游难再,梦中又有重重大门隔着深丛的花枝,这时梦里所有的只有无助。在夕阳中,看着双归的燕子,似乎载回了满身的惆怅,心里愁绪油然而生。陈洵云:“梦字点出所见,惟夕阳归燕,玉纤香动,则可闻而不可见矣。是真是幻,传神阿堵,门隔花深故也”(《海绡说词》)。

下阕写得较为抽象和虚幻。“落絮无声春堕泪”显得异常感伤,“无声”正好对应上阕中的“无语”,这种拟人化的描写渗透着人之常情,因而也就倍感凄凉。在古人的诗词中,尤其是在词创作中,柳树一般都被视为“悲伤”的代名词,坠落的柳絮静静无声,就连春天的泪滴都为之叹息地飘零在空中。“行云有影月含羞”更是对称上句而来,飘浮的云投下暗影,在暗影背后露出羞涩的明月。在月光的照耀下,“行云”才有了影子。“云”和“月”的这种依托暗示着离开“月”,那“行云有影”就不复存在,谁也不愿意二者分离。在此不难理解,词人面对“燕归”,又怎能不联想到自己?又怎能不生愁呢?这种无言的落泪才是伤心的极致。

结句“东风临夜冷于秋”,面临这样的场景,东风降临此夜,当然感觉它比秋风还冷。很显然,这违背了常理,春风哪有比秋风冷的。陈廷焯认为“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白雨斋词话》)。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不管如何,我们不能否定那是词人的一片真情所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5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5
  •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62
  •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才子也。”以其弟槃女妻之。至正中,举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2
  •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作者: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古诗文 2016年6月25日
    1.6K
  • 【双调】新水令 春日闺思

    朝代:元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一帘飞絮滚凤团,启朱扉眼花撩乱。腕消金钏松,腰瘦翠裙宽。独步盘桓,幽窗下画栏畔。  【驻马听】妆点幽欢,凤髓茶温白玉碗;安排佳玩,龙涎…

    古诗文 2020年3月26日
    554
  •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