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阑干 萨都剌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澹,独自倚阑时。
        这首词作于元宁宗至顺四年(1333)春,即作者由翰林国史院应奉出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的次年,时已六十一岁。调名《小阑干》,即《千秋岁》的别名。全词通过“去年”与“今年”的鲜明对比,抒写了词人对离开京城翰林院、远赴江南任职的不满和悲凉。
        上片叙写去年在翰林院任职时,宾朋宴集、弦索消夜以及春夜静眠的情景。“凤凰池”,本为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晋荀勗由中书监改守尚书令,有人祝贺他,他说:“夺我凤凰池,诸君何贺耶!”此处指翰林国史院。“银烛”,形容烛火通明,洁白如银。“弹丝”,指弹奏琴瑟等弦索乐器。开篇这两句是以追忆去年翰林院一次夜集宴乐的情景,来概写词人在京时高雅惬意的生活。“沉水香消”三句,进一步描绘翰林院值得怀念的春夜静眠的生活环境。“沉水”,即“沉香”,瑞香科植物,其木为著名的薰香料。据传木心会沉于水中,故称沉水香。“梨云梦”,化用唐代诗人王昌龄咏梅诗(一说是常建咏梨花诗)“落落漠漠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词人怀着留恋之情追想,这里有清雅的香气,有静谧的环境,有美好的梦境,充分表现了以诗人词客的身份任职于翰林国史院的作者当时愉快平静的心境。
        下片写出为江南掾史后独倚阑干、寂寞冷落的心情。过片“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两句,十分鲜明地对比出今日远离京城和家乡、远赴江南任职后冷落的情景和悲凉的心绪。江南不再有翰林院时的诗友词侣,不再有宾朋夜集、听琴赏乐的高雅生活,有的只是一个九品小官兀兀终日的繁琐杂事,有的只是一些心存戒心的刀笔小吏。这样的今昔对比,不免使词人增添了深深的恻怅与怨尤,而这样的“心事”又能对谁诉说呢?词人只能沉默,而沉默又加剧了词人内心的悲凉。结拍三句,先描画了江南特有的春夜美景:“杨柳风柔,海棠月澹。”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下,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杨柳的细条,送来了海棠的花香,迷濛宜人的景色十分美好。但这江南春夜的美景并不属于词人,于是他笔锋一转,以“独自倚阑时”作结,再次表现了无法排遣的寂寞怅恨之情。这种以美景写哀情的手法,正如王夫之《薑斋诗话》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首词的构思甚为巧妙,深受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词的启发,采用了鲜明对比的写法,通过“今年”与“去年”、“冷”与“暖”、悲与欢的多重对比,深刻地表现了词人两种大为不同的心境,从中不难感受到词人对当政者无故将自己赶出翰林院的不满与悲凉。全词流丽俊逸,清新自然,隽永含蓄,情深意邈,故而前人评曰:“笔情何减宋人。”(张宗《词林纪事》引《词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24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史达祖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燃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57
  •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6
  •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 隋开皇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秀才何岳,号畏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陈良祐不畏权势》原文翻译感悟及阅读答案

    陈良祐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9
  • 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除了扫墓,还有很多民俗习惯,我们看看下面的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看看古人是怎么样过清明的吧!   第一首:清明节的古诗和翻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