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屈大均

        乍似榆钱飞片片,湿尽花烟,珠泪无人见。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  已过清明风未转,妾处春寒,郎处春应暖。枉作金炉朱火断,水沉多日无香篆。
        屈大均,明亡后长期奔走南北,间关绝徼,从事地下抗清活动。他的诗词作品大多是表现抗清复明这一主题,而且自认为是屈原的苗裔,故常效法屈原,擅长以香草美人的手法,表现其爱国忠君的思想。本词从词面上看,是写思妇怀人。那是春夏之交的绵绵雨季,整个空间被烟雨笼罩着,寂寞,沉闷,更增添几多浓浓的愁思。词人发唱惊庭,首先用夸张的比喻来描写雨之滂沱,“湿尽”两字写透了雨势。而在绵绵春雨下面,独处女子无尽的相思之愁,又有谁注意到了呢?在这灰蒙蒙的世界里,雨是明的,而泪是隐的。泪珠连着雨珠,交融在一起,有谁分得清哪是淡的,哪是咸的?词人把写雨与写泪结合起来,用写雨来强调垂泪者之孤凄,从而引起人们对垂泪女子相思之愁的重视。李后主《虞美人》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大均笔下的愁似乎更要胜出几分:“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雨水倾注江河,而相思之愁更比江水满,它随着茫茫的东流水,一直流到天的尽头。至此词人从正面描写了愁绪之广。
        下片描写女子的希望和希望的破灭。清明过了,天气照例要暖起来,但是女子的处境依然凄清孤寒,她希望客处遥远南方的夫君能领略春暖花开的明媚风光,不致如自己那样无可奈何地置身于令人愁苦的地域,并且期待着他能早日归来,改变她的生活状况。她准备好了香炉,焚香以待,但不幸的是,现实太残酷了。无情的雨水打湿了“金炉”,“朱火”(红火)未燃,又何来“香篆”(缭绕如篆字的香烟)之消,那么郎之归期又何从谈起!女子的期待像雨水激起的水泡,转眼间就破灭了。而词写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这注定是一个悲剧。
        然而在这古老的思妇怀人悲剧的背后,还似乎隐藏着词人更沉痛的悲愤。清兵已经占领了明室的大半江山,南明小朝廷退守南陲,苟延残喘,岌岌可危。尽管词人曾在江浙一带从事地下抗清活动,等待时机,光复明室,忠心可鉴日月,但无奈在腥风血雨之中,明王朝大势已去。词人期盼着明朝皇帝能够重回北京金銮殿,就像思妇期盼远游的夫君能够早日回家一样,但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明朝皇帝是一去不复返了。在古代,夫妻关系与君臣关系相通,臣常以妾自比,所以,大均笔下的思妇怀人,寓含忠君爱国的情感是不足为奇的。而以艳情为体的词,也正好得到了一个升华的机会,这正是后来常州派词人最感兴趣的一种结尾。并且“朱火”之“朱”为明代国姓,“朱火断”是否还有借喻之意,亦未可知,读者正不妨自己去想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33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示季子懋修书   明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1
  • 描写春的经典古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5
  • 赏析陈情表文言文

    赏析陈情表文言文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2
  •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阅读答案解析及赏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阅读答案解析及赏析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72
  •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全词翻译赏析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3
  • 行香子·秋与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5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