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黄遵宪

        

题潘兰史《罗浮纪游图》

        罗浮睡了,试召鹤呼龙,凭谁唤醒?尘封丹灶,剩有星残月冷。欲问移家仙井,何处觅、风鬟雾鬓?只因独立苍茫,高唱万峰峰顶。  荒径,蓬蒿半隐。幸空谷无人,栖身应稳。危楼倚遍,看到云昏花暝。回首海波如镜,忽露出、飞来旧影。又愁风雨合离,化作他人仙境。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潘飞声字兰史,爱罗浮山,有游记,与夫人相约偕隐此山中。遵宪借题遣兴,寄托深远。
        罗浮为广东名山,也是中国道教著名洞天之一。据潘飞声云,陈澧游罗浮山,仅得“罗浮睡了”一句,久而未能成篇。词人起句便由此入题。“罗浮睡了”,陈澧原句指罗浮山仪态万方,沉静端庄,有如睡梦中的美人。然而,在词人的艺术构思中,“睡了”却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无所感知,意味着在沉睡中失去峥嵘的气势和勃勃生机。山中有白鹤、黄龙诸宫观,似也一同睡去。词人以此隐喻被列强侵凌的中国。“呼龙”用李贺《天上谣》诗“呼龙耕烟种瑶草”的典故,且因山中宫观而产生联想。既然山连同其间的鹤、龙都已沉睡,则谁能唤其醒来?起句便表现出非凡的气度和对国事的极度关切。这同词人积极参与戊戌变法的思想、行动有较大的关连。在变法中,词人大力介绍西方强盛和日本迅速崛起的经验,以期唤醒国人。在此词中,也表现出其以发蒙震聩者自居的责任感。“尘封”二句,写罗浮作为道教名山的昔与今,也隐喻中国的盛与衰。罗浮山有葛洪炼丹之遗址。据《抱朴子外篇·自叙》及《晋书·葛洪传》载,洪在罗浮山炼丹积年,著述不辍。这是道教史上的大事,也是罗浮山值得大书特书的佳话。然而,这已经成为往事。而今斗转星移,香烟寥落,亦如中国从昔日繁荣昌盛的强国蜕变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一般。于是,词人慨叹“剩有星残月冷”,早已是旧梦难寻。“欲问”三句隐括潘兰史与其夫人旧有偕隐罗浮之约一事。“移家仙井”谓兰史也像葛洪那样对罗浮山情有独钟。然而,葛洪之仙井后世已无可考,兰史夫妇隐居之后,又将到何处寻觅其踪?“只因”二句乃自行设答之词,并借题发挥,言其高唱于万峰颠顶,指其作诗、作画,也委婉地言其意在唤醒罗浮,与起句之“凭谁唤醒”相呼应。遵宪题兰史《罗浮图》乃一诗一词。诗为《题独立图》,内有“君看独立山人侧,多少他人卧榻容”二句,兰史自号“独立山人”,亦有众人皆醉,唯君独醒之意。本篇中的寄托、期许更加委婉、深邃。
        下片承前“移家”句,写兰史隐居罗浮之状。“荒径”数句写其庐舍之幽。门前小路长满野草,庐舍也在蓬蒿掩映中。所居之地不与俗人相接,故称之为“空谷”。南朝谢灵运有“讵存空谷期”句,也是对这样清幽之境的称谓。“危楼”二句写在隐居生活中对山光水色的欣赏、留连。这数句写对兰史夫妇偕隐罗浮的初衷的推想。在对清静悠闲的隐居生活的描绘中,忽然笔锋一转,写出另一番风景,另一种境界。“回首”三句写对罗浮山的纵览。据祝穆《方舆胜览》等书所记,罗山之西为浮山,在海中,如浮海而至,故名浮山。词人设想奇特,仿佛观赏罗山风光之时,回望间,忽然闪现出风平浪静的大海中的浮山,闪现出它作为蓬莱仙山之一部分而浮海至此的传说和灵异色彩。然而,这回望给人以愉悦,也给人以悲凉。这美好的“旧影”并没停留在回望中。词人笔锋再转,引出惊人魂魄的结句,这浮海而至的仙山又为令人忧愁的风雨所掩蔽,“化作他人仙境”,一语重如千钧。在这样的艺术概括中,包含了多少山河割裂、列强肆虐引发的悲愤与苦痛!结句翻出新意,更进一层,同时,这也是对前面“高唱万峰峰顶”句的最好脚注,是对“栖身应稳”的否定。在海上漂来的浮山已“化为他人仙境”之时,罗浮山已被肢解,它又怎能沉睡?有识之士又怎能“栖身应稳”?如此愤激的感情,在作品中却完全以艺术的语言出之。罗浮山为葛洪炼丹之所,是道教重要洞天之一,浮山的传说更具有神仙色彩,然而,如今却成了“他人仙境”,无限愤慨,无限沉痛,都熔铸在结句的意蕴中。
        本篇上片写山,写传闻,亦真亦幻,变化多端且又委婉含蓄;下片写隐居,看似平淡,实则深沉,层层翻进,转为激切,铿然收束,有断弦裂帛之声。据潘飞声《在山泉诗话》云:“此诗此词,传钞一时,已有录入诗话、笔记者。”反响如此强烈,亦所宜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4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上枢密韩太尉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693
  • 鸿鹄歌

    朝代:两汉 作者:刘邦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514
  • 金缕曲 朱孝臧

             书感寄王病三、秦晦鸣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2
  • 《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边贡阅读及译文

      武乡吴侯令阳信,以最①称。收令与丞与簿若②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树之于其听政堂之东,时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顷之,村父老十数辈,长眉曳筇杖,聚观之,按其名而数焉。至某…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6
  • “崔挺,字双根 父郁,位濮阳太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崔挺,字双根。父郁,位濮阳太守。挺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五代同居,后频年饥,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乡人有赡遗,挺辞而后受,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