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太常引 (西湖烟水茫茫)

        

奥敦周卿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 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 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鉴赏】这首曲子是奥敦周卿咏西 湖二首中的第二首,第一首写的是雨后 西湖的美景。本首上承第一首,写天气 晴朗时西湖的美景,作者把放晴时候西 湖的美丽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浮 想联翩。
        此首小曲从西湖的烟水写起,“茫 茫”二字给人一种阔大的景象,让人看 不到边际。西湖上的轻烟和水光交融 在一起,朦胧荡漾,美得令人炫目。然 后“百顷风潭”一句从阔大的空间缩小 到局部,特写西湖独特的美景。这种空间的由大到小跨越给人一种时空 感,既感受到西湖的广阔优美,也感受到了它的细致之处。西湖上的荷花 十里飘香,承接着上句的百顷风潭,正是这风动荷叶送来了徐徐飘香。景 色已经迷了人的眼,淡淡的荷花香更是惹人醉。“十里”是泛指,如柳永 《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勾画出了烟水一色的西湖上面微风吹动 着朵朵莲花的景象。“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出自苏轼的名诗《饮湖 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妆浓抹总相宜。”意思是说西湖美妙的景色好比天然美女西施,西湖的晴 或者雨都是十分地富有魅力。借着苏轼的这两句绝妙之词,表达了作者 对于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由衷的赞美。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则从西湖的景色描写转到人和 物的刻画,彰显着全曲的活力所在。自唐宋以来描写西湖的诗词除了描 绘其景色,都会提到湖上的画舫。这些富有生气的歌舞乐声给美丽的西 湖又增添了许多精彩。“无日不笙簧”也写出了西湖景色热闹的一面,静 在于其美景,动在于歌舞乐声,二者结合在一起,有动有静,描绘了一幅和 谐曼妙的西湖美景图。在西湖这个阔大的空间里又搁置了许多画舫,这 些星星点点的点缀可谓精绝。“春暖花香,岁稔时康”两句则是作者对于 人事的歌颂以及美好的祝愿,在西湖美好的景色面前,作者表达了内心衷 心的祝福,愿风调雨顺,岁月安康。最后用广为流传的谚语“上有天堂,下 有苏杭”作结尾,用这句话来概括此时的景色可谓再恰当不过,使得整幅图 画生动和谐,其乐融融。
        这首小曲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化较多古代名人的诗词,但又不显得做 作生硬,而是自然流畅,充满着真情实感。借用苏轼、柳永的优秀诗词来 点缀作者心中的西湖,显示了作者非凡地遣词造句的功力。整首小曲风 格平淡清秀,语言流畅,显示了元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5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锦瑟》鉴赏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

    古诗文 2022年5月23日
    110
  • 《易传·彖传下·解》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易传·彖传下·解》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8
  •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范仲淹救灾》出自《梦溪笔谈·官政一》,作者是沈括。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范仲淹救灾文言文翻译、注释、启示,欢迎阅读。 范仲淹救灾文言文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93
  •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6K
  • 夸父逐日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678
  • 《落花二首(其一)》

    宋 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 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 已落犹成半面妆①。 沧海客归珠迸泪, 章台②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 尽付芳心与蜜房。 真宗天禧五年(1021)…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