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黑漆弩(晚泊采石矶)

        

卢 挚

        晚泊采石矶,醉歌田不伐【黑漆弩】,因次其韵,寄蒋长 卿佥司、刘芜湖巨川。
        湘南长忆嵩南住,只怕失约了巢父。舣归舟唤醒湖 光,听我篷窗春雨。故人倾倒襟期,我亦载愁东去。记 朝来黯别江滨,又弭棹蛾眉晚处。

        【鉴赏】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牛渚山北,突出长江中。相传李白在这 里饮酒赋诗,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田不伐,名田为,宋徽宗时曾任 大晟府乐令。精通音律。其词在金元间颇有影响。蒋长卿、刘巨川是卢 挚的朋友。佥司是元代官职名。属群玉内司,该司掌奎章阁图书、宝玩及 皇帝常用之物。
        由曲前小序可以知道,这首散曲是对宋代田不伐【黑漆弩】的唱和之 作。卢挚乘船,晚上停泊采石矶下,心有所感,于是写下这首散曲。
        作者曾被派祭祀中岳嵩山,住过一年。后又奉派祭祀南岳衡山,事后 即在湖南任职。故这首散曲开头说“湘南长忆嵩南住”,人在湘南,时常回 忆起在嵩南的生活。卢挚曾有【南吕·金字经】《嵩南秋晚》:“谢公东山卧, 有时携妓游,老我嵩南画满楼。楼外头,乱峰云锦秋。谁为寿,绿鬟双玉 舟。”写嵩南如画美景,并借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嵩南生活的乐 趣。因此,对嵩南生活的回忆,实际表达的就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人 在湘南,心在嵩南,实则人在官场,心在山林,表露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
        第二句说只怕失约于巢父。巢父,是唐尧时隐居在嵩山的隐士,尧让 天下于他,他不接受。这再次表明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嵩南的生活 已经成为回忆,自己还未能像巢父一样隐居嵩山,语气中满是遗憾。
        三四句由抒情转而写景。把船停在岸边,欣赏湖光山色,听春雨滴滴 敲打船窗。“舣”指把船靠岸。“唤醒湖光”,仿佛说此前湖光山色皆为沉 睡,但实际是作者此前都未欣赏风景,到船靠岸后才得以细细观赏。至于 此前为什么没有欣赏风景,需要联系下文加以理解。
        五六句正面描写哀愁。老朋友倾吐襟怀,“我”也满载忧愁东去。愁 可“载”,且需要“载”,可见其沉重。
        最后两句叙述行踪,记得早晨黯然从江边出发,到晚上月出时才能停 船休息。蛾眉原指女子长而美的眉毛,此处指新月。奔波劳碌,无心欣赏 眼前美景,这也就回答了前面所说,到采石矶下,才“唤醒湖光”。
        这首词写隐逸情怀,抒情手段丰富多样,既有直抒胸臆,表白志向;又 有借景抒情,通过自然山水,勾起隐逸田园的理想,把欲诉未诉的情感,都 借景物暗示出来。老朋友倾吐襟怀,大约也跟作者一样满腹哀愁。最后 则以终日舟行水上,代指现实生活劳苦,从而又暗示出对隐逸的向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8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忆钱塘江》

    李 觏 当年乘醉举归帆, 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 水仙齐著淡红衫。 浙江流经今杭州市南的一段,别名“钱塘江”。诗以追忆之笔,描绘了钱塘江薄暮的奇丽景色。 首句即紧扣题面…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7
  • 《百家姓.周》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周》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周》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周」源出有四。   一:周平王儿子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1
  • 《孟子・告子下・顺天应人》

    原文】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降水者,洪水也―一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75
  •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全诗及诗意赏析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出自唐朝著名诗人 储光羲写的五言古体诗 《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翻译 垂钓绿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0
  • 盗户

      《盗户》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文言文】   顺治间[1],膝、峄之区[2],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3],邑 宰别之为“盗户&rdqu…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3
  •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