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一半儿(别来宽褪缕金衣)

        

王和卿

        别来宽褪缕金衣,粉悴烟憔减玉肌,泪点儿只除衫 袖知。盼佳期,一半儿才干一半儿湿。
        

        【鉴赏】这支小令是四首中最后一首。
        第一句中“别来”两字明示这支小令的 主题是写别后相思之情的。前两句化用柳 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宽褪缕金衣”即因身体消瘦,衣服 越来越松。“缕金衣”,即金缕衣,缀有金线 的衣服,形容衣服华丽珍贵。纳兰性德《阮 郎归》词:“春寒欲透缕金衣,落花郎未归。” “粉”,水粉,“烟”,胭脂,均为女子擦脸的化 妆品,这里指代女子的面容。“粉悴烟憔”即 面容憔悴。“玉肌”,洁白如玉的肌肤,这里 指代身体。“减玉肌”意为身体清减消瘦。 诗词中描写“相思而瘦”的诗句不可胜数,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再到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瘦”都是 为了表达相思情浓,对“瘦”的描述都很笼统,而小令一开始就通过衣服变 宽,面容憔悴,身体清减等细节来反复刻画闺中人的“相思瘦”,这是赋的 手法在散曲中的充分运用。
        因相思而落泪,且泪水浸湿衣裳、手帕,乃至流干的情节,在诗词中都 有千载传唱的佳句,如“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春 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等等。而曲中女主人公的相思之痛却难 以言表,甚至连泪水都不能尽情流淌。一个“除”字,暗示了主人公人前强 颜欢笑,一人独处时“涕泪满衣裳”的复杂处境。是否也如唐琬般“怕人 询问,咽泪装欢”(唐琬《钗头凤》),或者是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不得 而知,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除”即“除非是”之省略。
        最后两句,秦观《鹊桥仙》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之句,“盼”字暗示 了盼而不得,佳期难遇之意。即使牛郎织女也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 却人间无数”的幸福时光,只要有相逢的希望,再久的等待和思念之苦都 是值得的,可是主人公与心上人的重逢却希望渺茫;想到此,她“枕前泪共 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两只袖子轮番拭 泪,一只还未完全干透(一半儿才干),另一只已经又浸湿了(一半儿湿)。
        小令虽然短小,但却将相思的痛苦和复杂刻画得生动细致,有极强的 艺术打动力。语言上,使用“泪点儿”、“一半儿”等通俗浅近的口语,体现 了前期元曲的本色特点。风格清疏婉丽,在作者大量滑稽、戏谑之作中的 确别具一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7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五代史宦官传序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43
  • 待到重阳日下一句的古诗大全

         待到重阳日下一句是还来就菊花。   原文 过故人庄   (唐   愿作深山木的下一句是枝枝连理生。   原文 《长相思·九月西风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5
  • 8套古诗鉴赏好题及答案汇编

    古诗鉴赏好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鸾镜⑤与…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9
  • 归有光《耐斋记》“万安刘先生,来教昆山学”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耐斋记 归有光 万安刘先生,来教昆山学。学有三先生,而先生所居称东斋。先是,两斋之衙,皆在讲堂东偏,近乃徙之西,颇为深远清秘。先生至,则扁其居曰耐斋。 予尝访先生于斋中,于时秋风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28
  • 活板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活板文言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卷一八。选活板又叫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用雕板印刷书籍的方法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活板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5
  • ●卷十六・书三

           【上宰相书】   (李肇《国史补》云:“进士得第,谓之前进士。”公贞元元年登第,后又试博学宏词于礼部,…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