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歌》

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 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 燕语似讥人。

《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东风解冻。”东风乃是春天的象征。《商歌》用“东风满天地”开头,说明春色充盈于天地之间。春风送暖,万物复苏,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陶醉的季节。可是诗人紧接着笔锋一转,写道:“贫家独无春。”这个“独”字用得很有力。本来春天是造化对人类的厚赐,它应该属于所有的人,可是在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中,那些贫苦人却“独无春”。一个“独”字,把贫苦人排斥于春天之外。是因为春风对穷人特别吝啬吗?请听诗人的回答:“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原来大自然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只是因为贫富的不同,那些为了生计而苦苦劳作的人才不能享受到春天的温暖。为了谋生,贫苦人不得不整天背负沉重的柴薪,去换取“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虽然从鲜艳芬芳的花丛下经过,他们也不可能有欣赏一番的闲情逸致。这种情景和富人的踏青赏花形成鲜明对照。连那些在花间呢喃私语的燕子,也好像是在讥笑这些不懂得珍惜春光的人。这是多么辛酸的场面!

这首诗语言朴素明快,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独无春”来表示春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贫家”无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负薪”,同时又写“花下”。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此外,作者巧妙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这就使人联想到晋代成公绥《啸赋》中的一句话:“动商则秋霖春降。”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

像《商歌》这样写“春非我春”(《汉郊祀歌·日出入》),“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孟郊《长安羁旅行》)的诗,在罗与之以前并不少见,但这首《商歌》着力表现贫富劳逸的不均,就使诗的主题从个人感情的樊篱中跳出来,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诗中所表现的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属难能可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1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浣溪沙 施绍莘

            愁卧寒冰六尺藤,懒添温水一枝瓶。乱鸡啼雨要天明。  等得梦来仍梦别,甫能惊觉又残灯。…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7
  • 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元代:张可久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3
  •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文言文及答案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 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34
  • 八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名句

    八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名句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八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名句,欢迎阅读。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28
  • 《明史•徐有贞传》“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承平既久,边备媮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为忧。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难作,郕王召廷臣问计。珵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8
  • 念奴娇三友同饮翻译

      念奴娇 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辛弃疾 宋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龙友相逢,洼樽缓举,议论敲冰雪。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