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即事》

许 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 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 赚他饥蝶入窗来。

“秋斋”,秋日的房舍;“即事”,就眼前事物抒感;《秋斋即事》,写秋日居处之所见所感。它以平淡的笔触,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不平之意。

前两句先写秋斋外自然景色,寓空寂之感。但诗人并未直截了当地点破诗意。他只是讲: 桂花芳香与中秋佳节相与逝去。“桂香”的记忆或许仍在心头残留几分,不过真“桂香”毕竟早已于时空中“吹过”,难于寻觅,这就更令诗人怅然若失了。此时正近重阳,根据经验,该是“园菊抱黄华”(江总《衡州九日诗》)之日,大可与中秋时飘香之金桂比美。更使人向往的是古来相传的习俗:“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初学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西京杂记》)。魏人钟会《菊花赋》描写过:“何秋菊之奇兮,独华茂乎凝霜。……于是季秋初月,九日数并,置酒华堂,高会娱情,百卉雕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可见重阳菊盛,该是赏心悦目、尽兴娱情的良辰美景。但诗人此刻的“即事”竟是“菊傍重阳未肯开”。这菊花不知为何耍性子,明明已近重阳佳节却甘于寂寞而不肯“秋耀金华”(左贵嫔《菊花颂》)。但愿它不是故意作弄诗人。不过“未肯开”三字说明它的固执,诗人对此,无可奈何。

秋斋之外的环境既如此清寂,那么秋斋之内又如何?室内可写之物甚多,但诗人目光为何唯独注视着“铜瓶”呢?因此瓶乃花瓶,与花有关。“铜瓶”昔日当有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际遇,春兰秋菊曾为它装点。但今日重阳它却孑然一身,空空如也,“几日”而“无可浸”,其凄清冷落之情,不言而喻,于是过渡到末句。“赚”者,诳骗之意。蝴蝶本是“秋园花落尽,芳菊数来归”(徐昉《赋得蝶依草应令诗》)的,此称“饥蝶”,可知是无菊可餐之蝶。尽管斋内花瓶本空,但它仍引诱饥不可耐之蝶“入窗来”。人之“饥”是真,蝶之“饥”是幻,这里真幻交融,人蝶相映,人的心绪借蝶的感受以表出之,把诗人内心烦闷无聊之感写到了极点,充分体现了宋诗的特色。诗人这种心情,无疑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折光。

此诗把感情抒写得曲折有致,似淡而浓。语言通俗易懂,又不乏炼字工夫,诸如“肯”、“赚”、“饥”,皆生动传神。沈德潜《说诗晬语》曰:“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许棐此诗庶几近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但古代作品也占一定比例。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35
  • 忆秦娥·山重叠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646
  • 指导好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方案

    指导好学生背诵文言文的方案   新编人教版语文教材,对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比例做了调整,文言文占到了三个单元,尤其与以往不同的是,篇篇文言文都需要背诵,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无疑是摆…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3
  • 赠写真者――白居易诗词全集

    赠写真者 [唐] 白居易 子骋丹青日,予当丑老时。 无劳役神思,更画病容仪。 迢递麒麟阁,图功未有期。 区区尺素上,焉用写真为?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47
  • 曾巩《西楼》《城南》阅读答案

    西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8
  • 赵廷嗣恤孤文言文翻译

    赵廷嗣恤孤文言文翻译   导语:相信大家在做文言文的时候会有看到《赵延嗣恤孤》这篇文言文,那么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赵廷嗣恤孤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