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图》

郑思肖

终不求人更赏音, 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 满地斜阳是此心。

《伯牙绝弦图》见于《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诗人在自序里说:“今或遇图而作,或遇事而作,而或者又欲俱图之。”《伯牙绝弦图》是否即诗人所画,已不可考,这首诗是题在此幅画上的。

伯牙绝弦的故事,见于《列子·汤问》。伯牙,传说是春秋时人,擅长鼓琴。钟子期,楚国人,精通音律。伯牙鼓琴时,若志在高山,子期便以为“巍巍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亦以为“汤汤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以为世无知音,便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绝弦图》即取材于此。

在《一百二十图诗集》里,可以参看的还有一首《钟子期听琴图》,诗是这样写的:“一契高山流水心,形神空静两忘情。似非父母所生耳,听见伯牙声外声。”形神空静,两心相契,这是多么难得的知音。子期一旦溘然长逝,给伯牙留下的深刻心灵创痛,也就可想而知了。这首诗正是借伯牙绝弦的故事,以写自己家国兴亡的痛苦和悲哀。

第一句写绝弦的原因。“再也不要去寻求知音吧!”起得突兀,声泪俱下,是绝望的哀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渴求知音,本是人情之常,这里却一反常情,说得这样明确和决断,使人不得不进一步追寻其中的情由。不求赏音,决不是不需要知音。伯牙琴中旨趣,只有子期能解,现在子期与世长辞,解者渺不可得。破琴绝弦,便是当然之举了。绝弦破琴,语气决断,更见其痛苦的深沉。

在这一声叹惋之后,诗人似乎应当抒写伯牙失去知音的哀痛之情了。然而并没有写,只出之以淡淡一笔:“只当仰面看山林”。“知音永别,琴毁弦绝,无可言说,只得‘仰面看山林’”。不作悲愤语而更见其悲愤之情。

然而失去知音的痛苦,又如何能够忘却呢!一双手之所以“闲”,是因为破琴绝弦,不复鼓琴。一个“闲”字,写出了伯牙深刻的孤寂之感,显示出伯牙极大的内心痛苦。

末句写伯牙绝弦后的心情,不是一泻无余,而是从景见情,表现十分含蓄。“满地斜阳”,景色是美丽的,可惜它“已近黄昏”。对夕阳的留恋和叹惋,正象征着伯牙内心难以言传的情绪。

郑思肖工诗善画,但他在诗集自序里又说,宋亡后,“凡有求皆不作,绝交游,绝著作,绝倡和,渐绝诸绝以了残妄”。他在宋亡后“渐绝诸绝”的忠肝义胆,和伯牙在子期死后毁琴绝弦的高尚情操息息相通。“满地斜阳是此心”,正是借伯牙以喻自己宋亡后画兰不画土的耿耿之心,是全诗之警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点绛唇桃源翻译赏析

      《点绛唇·桃源》作者为宋朝诗人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前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8
  • 文言文少扣分应该这么做

    文言文少扣分应该这么做   为你解答文言文不扣分的秘密   语文的现代文、作文和文言文,俗称“三大板块”。而其中最有可能做到“一分都不少”的板块,非文言文莫属了,至于其他两板块,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1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文言文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5
  • 愚溪诗序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25
  • 奕秋悔棋文言文翻译

      《奕秋悔棋》是出自《孟子·告子上》的一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1、文言文   孟子曰:&ldquo…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2
  • 论阔文言文

    论阔文言文   古之贤人必有阔。阔者,所以宽容大度能错也。人非圣贤而无过者,过而容改,大度者也。过而不解,其为过终于心也,量小矣。长于斯者,其有过于吾,吾宽容而待之;长于斯后,其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