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 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 雁声远过夕阳楼。

《客怀》一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故的情怀。诗人没有像宋玉在《九辩》中那样直抒胸臆,而是缓缓写来、轻轻落笔:“客怀处处不宜秋”。起句不见景物,开宗明义,道出了天涯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情。因为“秋到梧桐动客愁”,无情的秋天终于来到了: 那秋雨梧桐的萧瑟景象即时引起了“羁旅而无友生”的无限惆怅!第一二句没有描写秋景,只交待了时令与景物;也没有细腻地刻画“客”的心理,只是平淡地用了一个“愁”字。从“梧桐”,读者可以联想到“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情景,牵动了处在“雨滴梧桐秋夜长”之际的异乡客,使他萌生了寂寞、空虚、孤独的情怀。客怀本是难遣,加以秋风秋雨,使人更何以堪。“处处”二字更加深了这种意思。

“想得故人无字到”承上句之“愁”而来,诗人没有直泻而下,笔意到此一顿,表明他亟切地盼望能见到亲人、故人从家乡来的片言只语,借以自慰,结果是“无字到”——毫无信息,更是愁上添愁。“雁声远过夕阳楼”,倚楼远眺,听到的是远去的“雁声”,看到的是黄昏的“夕阳”。没有用缠绵的情词描写思念之情,只用了一个“想”字;也没有着力渲染“触景生情”之景,只写了“声”和“光”。雁,使人产生传递书信的联想。这里诗人用虚笔写。不写“雁”而写其“声”: 大雁已飞过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际回响。不见彩笺,空闻雁声,漂泊天涯的孤客又作何想呢?

清人曹庭栋(号六圃)在何应龙(字子翔)的《橘潭诗稿》(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卷十四)的序中说,何应龙的“七言绝句,本法晚唐,所存之作兼多缠绵旖旎之思”。又曰:“此种句调全似韩偓‘香奁体’。”何应龙的诗,当时已列为“江湖体”。从《客怀》一诗所反映的思想和表现的艺术手法看,似不宜归诸“香奁体”。因为他的诗尽管缠绵旖旎,但还没有“脂粉气”,如本诗便是。

何应龙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被遣四川。此诗就是客地清寒生活的写照,虽境界不怎样高,然而写来娓娓动人,情味悠长,具晚唐神韵,在江湖派中属于上乘之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8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满江红怀子由作的翻译赏析

      《满江红·怀子由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35
  •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这两句是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藩镇割据,国家多难,朝廷重用武士,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5
  • 促织的文言文翻译

    促织的文言文翻译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7
  • “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这两句是说,不要说天下没有贤才,那是因为朝廷没有着意去网罗搜求,贤才不能脱颖而出。语意直率,直抒胸臆。诗人终身处士,怀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2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4
  • 《论贵粟疏》原文及注释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