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文心雕龙·物色》说: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寒声”是谁送来的呢?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姜夔《齐天乐》词咏蟋蟀句: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也是写的这种景象。清人陈廷焯认为这是“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串。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辞淡意远,颇耐人咀味。和他同时的诗人许棐,在《赠叶靖逸》诗中说:“声华馥似当风桂,气味清于著露兰”(见《梅屋诗稿》),正可以用来说明这首诗的风格特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8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

    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0
  •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58
  •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范成大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唯)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译文及注释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译文 初夏时…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2
  • 文言文阅读:养竹记

    文言文阅读: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01
  • 李温陵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李温陵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李温陵传   [明]袁中道   李温陵者,名载贽。少举孝廉,以道远,不再上公车,为校官,徘徊郎署间。后为姚安太守。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性甚…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1
  •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